王蒙:阅读无可替代,经典无可替代
6 月13 日,王蒙在南京开题为《永远的阅读,永远的经典》讲座。他说,阅读无可替代,经典无可替代。
阅读的喜悦来自攻读
“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消费,更是为了生产、积累、攀登。”王蒙说,现在有一个说法,把阅读改为“悦读”,喜悦的读书。阅读是喜悦是快乐的,但是阅读也是艰苦的,阅读是硬碰硬,阅读甚至带着冒险性,有的书可能理解得了,也可能理解不了;可能有正确的理解,也可能有不正确的理解。
王蒙说,他比较喜欢一个词——攻读,阅读像攻城一样,读一些还不熟悉的书。经典不好读,光不认识的字就有很多。
范增先生说过,《庄子》里面的字,他统计了一下有200多个不认识。读经典,一个字念错、一处理解错误就好比腿部受伤,被子弹打中流了点血,但不至于毙命,所以叫攻读。王蒙的另一个建议是要找难题书读。他小学的时候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四书五经,虽然难,但他都能背诵,当他学其他语言的时候,如果有一半字词熟悉,就把大厚本拿回家开始看,只要前文、后文都看清楚了,中间一个词,猜一下,起码85%是准确的,不懂可以查字典。
“这样读书是什么心情?这个据点攻下来了,原来没有学过,现在不但读书还把字词学会了。”王蒙说,要敢读,敢于挑战自己,要不断掌握新的东西,了解新的东西,还要培养自己阅读的兴趣,这样才会知道什么是苦读,知道什么是攻读,知道在读书中受伤的滋味和攻克碉堡的滋味,这时候才会有一种阅读的快乐,没有比读书更快乐的事了。读书要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精读、半精读、浏览。而且要读一些和自己专业无关的书,一定要扩大自己的视野,一定要培养触类旁通的能力,搞理工的,可以读一些人文书。
王蒙建议,读书还要读一些能够扩充见解的书,尤其是喜欢文学的人,不要作茧自缚,只有人生才能产生文学,只有社会才能产生文学,人的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和文学有关系。要想写出好作品,就要扩大视野。
阅读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如何使阅读融会贯通,阅读中怎么才能把学习和思索结合起来呢?
王蒙说,在这方面,孔子早就论述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是看各种知识,就会迷茫;整天想这个想那个,不掌握知识信息,就会走火入魔,就会殆。
“只学不会思想,不会判断,不会综合分析,抓不住本质,这样的水平也就是‘网虫’ 的水平。”王蒙说,整天胡思乱想,要知识没有知识,要经验没有经验,要信息没有信息,就发表各种见解,就是“不‘作’就不会死”。
读书要有自己的理解、见解、见识,要有选择和分辨的能力,使阅读成为智慧增长的过程,不是一个填鸭的过程,不是收集垃圾的过程。
王蒙承认,当前阅读受到了挑战,受到浏览的挑战,因为现在媒体的发展使得获得信息便捷化、舒适化、海量化,信息多了,什么都是信息,真的假的全有。
“但是这是浏览,浏览是一目十行,是没有思维强度的,浏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王蒙说,他提倡纸质书的阅读,上网、看手机不能代替阅读。阅读遇到的另一个挑战是多媒体,现在很多人接触经典的方法是看电视剧、电影、动漫等多媒体。但多媒体无法替代读书,文字包含的东西是多媒体不能代替的。
王蒙最后说:“阅读无可替代,经典无可替代,所以我讲的题目是‘永远的阅读,永远的经典’。”
(新浪)
上一篇:洗脚上岸的何宏周讲述水上人家的故事
下一篇:给诗歌现实之美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