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合作伙伴: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乡土气息客家风

连平的传统手工艺人,大都是因生活所迫,从小学艺。但季日晃退休后才开始学习泥塑,这并非他一时性起。他从小喜欢画画,作品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曾参与了不少县里大型宣传活动。但他一直想学习泥塑,他觉得泥塑

连平的传统手工艺人,大都是因生活所迫,从小学艺。但季日晃退休后才开始学习泥塑,这并非他一时性起。他从小喜欢画画,作品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曾参与了不少县里大型宣传活动。但他一直想学习泥塑,他觉得泥塑立体感强,有气势,很感人。而且他在农村出生、长大,和泥土有天然的亲近感,取料也方便。但在退休之前,工作太忙,事情太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他说学艺一定要静下心来,浮躁就什么也学不成了。

季日晃的泥塑用料基本是黄泥。这种黄泥须带些粘性又足够细腻,取回来后彻底晒干,要用时再用水浸泡、溶化,过滤,形成泥浆。泥浆要慢慢阴干,等到软硬度适合时,通过捶打、摔、揉增加泥浆的韧性。和好泥后,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形象,最后修改、磨光、晾干。

季日晃的泥塑具有较浓郁乡土气息。《踏碓》是他刚刚完成不久的作品。碓,是以前农村里常见的一种木石做成的舂米器具。每个碓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杆,杆的一端装一块圆锥形石头,下面的石臼里放上准备加工的稻谷。碓的动力,有的用水,称为水碓,又称机碓。有的用人工,用脚踏,称踏碓。在连平县,水碓很少,多为踏碓,《踏碓》表现连平农村中常见的场景:夫妻两人辛勤踏米,丈夫踩踏,妻子放米,配合默契,虽苦犹乐。作品人物用黄泥,踏碓用木,底座用水泥,场景逼真,仿佛能听到碓头起落时的和谐音韵。

季日晃说,他的老家在农村,以前全村 200 多人只有一个踏碓,还是私人的。上世纪70 年代后,生产队才装了一个。由于人多碓少,春节前半个月大家就要排队。有一次他三更半夜起身,15 斤米踏半天,虽然很累,但在生活艰苦的年代,有米可踏很幸福,这些经历也是《踏碓》的灵感来源。

季日晃已经在县城生活几十年,早是城里人了。但他很怀念往昔农村的时光。他说那时虽然很穷,但生活火热,胸有激情。现在大家都进城了,农村越来越冷清,许多民俗都逐渐被人遗忘、消失了。他打算用自己双手再现曾经熟悉的情景,创作“客家风情系列”,体现客家人精神,并形成自己的泥塑特色。他说,这也是塑造自己的人生。

周建华



-------------------------------------------------------------------------
河源新闻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商务合作联系网站管理员(QQ/微信:10117807)
-------------------------------------------------------------------------
相关热词搜索:乡土气息 客家

上一篇:诗词
下一篇:岁月的痕迹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这个六一他们的笑声格外甜

这个六一他们的笑声格外甜
手捧礼物,长翠小学的孩子们高兴地欢呼:“哇塞,蛋糕好漂亮!”“这比我过生日还高兴!”经过数日的紧张筹备,由本报发起,河源市海内外潮汕人联谊会、河源市潮汕商会连平联络处、连平县乐...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