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水渡
我老家在群山峻岭中,山上森林茂密, 一条小河绕着山脚弯弯曲曲地自东向西贯 穿整个村庄,沿河两岸是密密麻麻种类繁杂 的竹子。远处看不见河水,只见两排弯曲而 又茂密的竹林缠绕着山脚。
河水流经一个叫社下的地方时拐了个 弯,转弯处有一个水潭,叫社下潭。潭似一 个湖,跟足球场大小。潭的北面是几十米高 的峭壁,峭壁上有许多突兀的巨石,石块的 裂缝处长着各种形态奇特的藤和树。南边 的竹林后面是一片庄稼地,一条小道穿过庄 稼地连接一条弯曲的斜坡通到村庄。
社下潭的水非常清澈,绿绿的、静静的, 几乎看不出水在流动。天气晴朗时,一朵朵 白云在潭里徐徐地漂动,隐约可见一群群鱼 儿在水里悠闲地游来游去,仿佛在白云间穿 梭。一阵轻风吹过,水面微微泛起层层波 浪,波光粼粼。那水、那鱼、那云、那浪、那柔 柔的微风……令人心旷神怡。
在我小时候,村民们架设一座木桥到潭 中间,桥宽不到一米,离水面只有几十公 分。村民挑着水桶到桥上装水,不仅方便, 而且不会弄脏河水,冬天时还不会弄湿鞋 袜。当地村民管这木桥叫挑水渡。
挑水渡是村里的生命之根,生产之基, 休闲之地。
天将蒙蒙亮,潭水碧绿如翠,剔亮如玉, 那袅袅升腾的雾气像洁白的面纱,村民们踏 着露珠来到挑水渡挑水。妈妈说,那时的水 最为纯净,大家都在这时挑水饮用。村民们 挑水时个个都小心翼翼,生怕弄脏潭水,天 亮前每家都要将水缸装得满满的,保证一天 的饮用。天亮后,村妇们便开始在菜园、庄 稼地与挑水渡之间穿梭,挑水浇灌各自的蔬 菜和庄稼。
太阳将出来时,是挑水渡最为热闹的时 候。这时村妇们聚集在挑水渡上洗衣服,挑 水渡成了她们的搓衣板。“三个女人一个墟”, 全村的妇女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说声一片 笑声一片。“谁家的牛下仔了”、“谁家又来客人 了”、“谁家的姑娘和哪个小伙子好上了”…… 挑水渡俨然是村里的新闻发布中心。
上午,浓密的竹林像一把巨型的伞遮住了 阳光,尽管天空烈日炎炎,挑水渡仍然非常清 凉。村里有些老人陆续来到挑水渡垂钓。 他们有的边看书边等候鱼上钩,有的专心致 致地注视着浮标……这时的挑水渡是那么 优雅,那么幽静也,偶尔会有翠鸟在潭面上掠 过,时而会传出鱼儿上钩时老人的欢笑声。
有时,在田间劳动的村民口渴了,也会 来到社下潭喝水。他们有的用双手作瓢状 将水捧到嘴里;有的用双手支撑在挑水渡上 俯卧身体直接用嘴到水面吮吸河水。有的 男人喝完水后就会在岸边竹荫下抽烟休憩。
傍晚,挑水渡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放 学回来的小孩子就来到潭里游泳,水性好的 就在两岸来回游动,水性不好的就在稍浅的 地方玩耍,也有的在水中玩游戏。最常玩的 就是“寻青”游戏。由一个人拿一棵树叶潜 入潭底藏好,然后其他人再潜入潭中寻找, 寻到树叶者为赢,如无人寻到树叶则藏者 赢。当然,我觉得最好玩的还是在挑水渡上 跳水了,有的模仿跳水运动员做滚翻动作, 有的扮着鬼脸故意做搞怪动作。这时社下 潭里一片欢腾。
不知什么时候,自来水到了村里的每 家每户,田间灌溉也用抽水机,村民不再 到社下潭挑水了,也没有小孩去社下潭游 泳了……
社下潭还是那么清澈,静静地流淌,挑 水渡仿佛随着河水流向远方,在人们的记忆 中渐渐远逝。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