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咯咯一声童心飞

2015 年春节前,得知我要去采访泥鸡师傅,朋友圈里顿时热闹一片。大家先是惊讶:“现在还有人干这个?”继而高兴:“帮我买些回来,过年给孩子玩。”有个朋友甚至要我帮他买100 个,他说,泥鸡是我小时最喜欢的玩具,我不但要送人,还想收藏呢。不过,也有人问,这鸡味道怎样,帮我买几个,过年吃。

泥鸡,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品,状如鸡,重不过2 两,长不过10 厘米,会发出类似“咯咯”的鸡叫声,因此又叫“咯咯”。“咯咯”曾是无数孩子过年时最宝贵的礼物,“咯咯”一响,童心飞翔,笑容绽放。跟“咯咯”声相比,鞭炮都显得平淡。但后来泥鸡日渐式微,几成绝响。现在,还在做泥鸡的只有连平县三角镇鸡历围屋一位叫何亚春的老人。

何亚春今年78 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个做了一辈子泥鸡的老人至今和老伴住在非常低矮的空间里。他们只有三间简陋狭小的土屋,一间厨房,一间客厅兼做餐厅,另一间是卧室,每一间都堆满杂物,连鸡栅都堆放在厨房里,上厕所要到远处的茅房。生活虽然并不如意,但几乎听不到何亚春有什么怨言,他说话和蔼,面带微笑,每当有人来参观,他便会慢条斯理地告诉你他的手艺。

制作泥鸡的主要工具是一个小木槌,一端为半球形,另一端有一根突出的小管子。用木槌的半球挤压泥坯,同时捏出鸡嘴、鸡冠和鸡脚的形状,形成鸡的头部。取下木槌后出现一个空心半球,用木槌的另一端捏成一个实心半球,正好套进空半球内。小管子穿过的地方形成小孔,插入竹管,削尖,再开个小缝,插入“发声片”。

泥鸡唱得响不响,叫得好不好,主要取决于竹管和“发声片”。竹管是用金竹做的,因为金竹竹皮薄、内空大,通过的气流量大。每段竹管约截成2 厘米,放锅里用细火烤干。为什么不是晒干?何亚春说,晒干后竹身很滑,不易粘土,容易脱落或漏气。竹管烤干后要先吹吹,试试音质,合适才安装。 “发声片”其实是一块若叶片,如果没有若叶,也可用挂历之类的纸张。

鸡尾的做法和鸡头的做法一样,空心。鸡头和鸡尾做好后,用牛皮纸粘连起来。牛皮纸可伸缩,其作用和手风琴的“风箱”类似。拉动泥鸡时,按住鸡尾一侧的吹孔,泥鸡便发出欢快的咯咯声,控制力度和快慢,声音就有不同的韵味和腔调。如果对着鸡尾部的小孔吹气,泥鸡会发出哨音,控制气流,哨音各异,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低沉或激昂,格调苍凉,气息悠远,让人想起那些消逝的时光。

泥鸡捏好、晒干后还要上色,以红蓝青三色为主,画出鸡冠、鸡嘴、鸡羽毛等,使泥鸡看起来栩栩如生。

周建华



相关热词搜索:一声 童心


上一篇:挑水渡
下一篇:饱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