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饱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和平这次有两古村晋升为“广东省古村落”,彭寨墩头村和热水镇北联村。记者前日在北联村采访了解到,北联古村落在明清时期开始形成。据和平县志记载,在明正德十三年间,王阳明与池仲容争斗赣粤时,曾经在北联老围和万安围(田心小组)屯兵,如今古迹尚存。这也说明,老围的黄姓人是当地较早落户的古居,王、罗、卢等姓多数是明后期至清时期从和平县均坑迁居而来。


北联村客家民俗资源相当丰富。

五峰簇拥一北联

北联村委会支部书记王团结说,北联村在建国前叫马村、叶村,在明朝隶属热约都,清朝隶属热水郡,1949 年建国前隶属热水乡,新中国成立后隶属热水区,热水公社,热水镇等,北联村居民以王姓居多,其余为黄、罗、叶、陈、凌、林等,相传还有少数马姓,目前人数4000 多人。

记者从拍摄的航拍图上注意到,鸟瞰北联村,古民居分布在浰江两岸,有五大山峰(铁心嶂、白叶嶂、天子英嶂、白龙嶂、洋湖嶂)交会于村中心,北联的平坦地势与五大山峰又构成了一个极似展翅欲飞的凤凰图案,让人啧啧称奇。

名声在外一兴隆

说起兴隆民俗文化村,多数河源人肯定知道,因和平哭嫁习俗缘于此。2005 年正月十六,香港凤凰卫视知名节目主持人董嘉耀采访兴隆客家民俗,向全世界华人推介了客家“哭嫁”习俗,当地村民至今为此仍津津乐道。其实,兴隆村虽说是民俗文化村,其实只是北联村河东片一个自然村组。

兴隆村组至今仍保存许多客家民俗,如哭嫁、对山歌、客家锣鼓、放天灯、打月姑等,尤其是客家饮食文化让人迷恋,如客家大餐中的大杂烩、炙黄酒等,风味独特,令人大饱口福。兴隆村的房屋大部分保持着传统的客家围龙屋结构。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圆成围是它的独特之处。

保村安民一郎中

与兴隆村组隔河相望的窄口街南端,有一个建于晚清时期的华佗庙。华佗庙坐南朝北,里面供奉除神医华佗外,还有民间郎中朱汉强。

王团结说,相传,当时热水一带洪水泛滥,瘟疫横行,居民病死无数,和平阳明雅水村郎中朱汉强来北联村救死扶伤,有效控制了瘟疫流行,村民称他是“华佗再世”,从此,北联村民建起了华佗庙,以镇瘟神,保民众平安。后因北联村民常常受到来自粮溪坪地、浰头等地匪贼抢掠,朱汉强团结村民加强防范,匪首得知后,盛怒之下,设计将汉强捕之并沉尸灭迹。

北联村民为纪念这位好郎中,就在华佗庙里华佗神位旁另立了一个神位,让子孙后代永远牢记朱汉强对北联村民的恩惠。至今,朱汉强救治北联村民的故事仍在当地流传。

古风俨俨一老街

兴隆村声名鹊起,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其实在清朝民国年间,北联村最旺的地方当属窄口街,也就是当地村民口中的老街,坐落在北联村河西片,百家姓,清末从石壁潭老街迁来,总面积达6300 平方米,有两条街道,是连接江西、和平以及连平大湖的商贸之地。清朝、民国时期商贸繁荣,至今街道仍存。

与和平其他7 个广东省古村落相比,地处热水河畔的北联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距著名景点热龙温泉度假村不足5 公里。据悉,目前兴隆民俗文化村发展势头看好,该村集休闲养生、客家文化于一体的蝴蝶峰生态度假村也即将动工。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热词搜索:客家文化


上一篇:咯咯一声童心飞
下一篇:摘 茶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