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各乡镇创文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果显著
阅读提示:
“广大干部群众创文热情高涨、创文环境温馨和谐,创文使河源成为了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在8 月4 日召开的源城区精神文明建设暨创文攻坚工作会议上,省文明办副主任马必文为河源创文点赞,他认为,河源创文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户外广告、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商业广告、校园周边环境、志愿服务、农贸市场等七个方面进步明显。
确实,随着创文的不断深入开展,作为主战场的源城区各乡镇创文热情高、动作快、措施实,荒地变绿地、整治违章广告,创文成果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
埔前镇南陂村路口整治前。
埔前镇南陂村路口整治后。
埔前镇:把闲置土地改造成草坪或绿化带
让创文为人民群众带来实惠,源城区埔前镇以解决群众诉求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扎实推进辖区内国道两旁、社区内街等地的绿化建设。盘活闲置的土地,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整治,把其改造成草坪或者绿化带,让人们休闲散步有了好去处。
今年7 月以来,埔前镇辖区内共有9块大大小小的闲置土地被盘活,纳入改造项目,由原来杂草丛生、乱堆杂物、满地垃圾的地方变成干净整洁的人行道或者绿草如茵的草坪、绿化带。其中南陂村路口、莲塘岭村路口、205 国道建设路路口、河背小学路口、205 老国道南路口、忠兴酒楼门前、镇政府大院等9 块地已经改造完成,总改造面积 2176 平方米,通过实施硬底化、铺贴透水砖、砌筑路沿石、铺上草皮、栽种花草树木、安装宣传栏、设置公益广告、安装路灯、摆放休闲石椅等措施,把原来脏乱差的三角地带和影响居民群众出行的道路两旁变得亮丽,进一步提升了镇容环境,不仅使群众出行更加安全、方便,更让附近居民有了休闲、散步、健身、娱乐的公共活动场所。
东埔街道:补种绿地,进行护绿养绿宣传
给公共用地穿上绿衣,既可解决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又可美化环境,惠及百姓。源城区东埔街道在打造绿化安置区16 个小公园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在辖区内一些公共用地管理上做到主动承担。
此前,位于河源市商务小区内市教育局办公大楼周边的公共用地一直没有绿化,8 月5 日,该街道将总面积约为700㎡ 的公共用地进行填土铺上草皮,为商务小区增加了一道绿化风景线。此外,兴源路绿苑小区由于老旧、管理不善,一些公共草坪被居民随意丢放垃圾,严重破坏环境,既不美观又不卫生。东埔街道兴源路社区与源城区建设局一起,在组织 80 多人开展了一次全面清理行动后,立即开始1200㎡的补种植被绿化工作。同时,挨家挨户进行护绿养绿的宣传,使居民树立起“ 美化家园,人人有责”的意识,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改善小区生活环境。
源南镇:多举措综合整治205国道源南段
干净整洁的路面、抬头可见的创文公益广告、沿路摆放的崭新垃圾桶……创文以来,源城区源南镇迅速行动、加力整治,205 国道源南段变得更加整洁亮丽。
此前,该镇辖区内205国道两旁违章广告、破损招牌较多,极不雅观且存在安全隐患。经对辖区内580多个违章广告、破损招牌进行清拆更换,如今该镇辖区内破损广告牌已难觅踪影。同时,该镇对白田段铁路桥的一些空白广告位进行了充分利用,在其上张贴大幅创文宣传公益广告,让往来群众抬头可见创文宣传,感受到浓厚的创文氛围。
205 国道两旁的卫生情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使垃圾不落地,该镇在加大保洁力度、彻底清扫路面垃圾,确保不留卫生死角的同时,还对垃圾桶进行了位置调整、增设补置,让垃圾桶摆放更合理,并对老化、破损垃圾桶进行升级更新,将残、旧、锈垃圾桶更换为统一制式、美观大方的分类垃圾桶。如今,一个个崭新的分类垃圾桶伫立道路两旁,俨然成为了205 国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报记者 郑婷影 文/图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