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让食品安全无“空子”可钻

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从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把控,到细化全过程控制、全链条监管,再到一系列安全监管行动计划蓄势待发。食品和药品安全规划进一步织密食品药品“安全网”,为老百姓饮食用药安全拉好“高压线”。

规划发布没几天,“塑料假紫菜”就在网上流传。食品安全再度被网友推上了风口浪尖。两则规划号称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编织一张食品药品安全保护网,不知道是否还能博得群众信任。此次发布的这份食品安全规划中,将加强从“明厨亮灶”到网络订餐源头治理与监管成了亮点之一。而食品、药品造假的也将在今后被严厉打击。

从古至今,民以食为天。群众已经从追求吃得饱转向追求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而其前提是吃得明白、吃得放心。这样就使得食物原材料、厂家生产过程及流通渠道要得到严格监督,而并非等到出了问题才进行查处。网上一搜索,但凡细心的人都可以找到关于消费者购买食品后,发现食品过期、变质或者掺杂其他物质的报道,最后大多都以商家愿意收回处理、赔偿等价食品或物品给消费者收场。而一旦变质食品进了肚子产生健康问题,商家或者监管部门,是否也愿意来买单?有法律意识的消费者投诉到相关部门,又有多少能够真正得到解决的?

笔者认为,不管是食品或者食材,都要让监管“跑”在风险及问题前面,加强食品安全源头监管。小到街边作坊,大到龙头企业生产工序,一旦发现苗头,应当给予严厉打击,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剔除”其在食品行业从业的资格。

当然,食品加工生产者也应当自觉。近年来,一些人抱着“吃不死人不偿命”的侥幸心理,想方设法在食品宣传上搞噱头,在食品生产环节中掺假、作假,欺骗消费者、试图躲避视线谋利的生产者,使得食品行业欺诈行为愈演愈烈。假如有一天,自己生产的劣质食品流通到了自己的饭桌上,吃完你才知道,那又有何感受?岂不是变成自食其果了!

吴奕镇



相关热词搜索:空子 食品安全


上一篇:古城维护费
下一篇:让每个孩子都“上好学”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