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警钟常响,事故为何频频上演?
龙川县赤光镇大洋村三名小学生溺水身亡。夏季还没到,悲剧已发生。看到这些活泼的孩子转眼间被夺去了生命,实在让人痛心。这种事件已经不足为奇,不管是河源还是外地,可见每年暑假或夏季必发生这类事件。对此,教育部门每年要发布这方面的安全提示,近些年来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都少不了对安全进行教育再教育。可尽管如此,仍有学生溺水事件频频发生。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多年来,青少年溺水事件可谓是每个夏天的“保留节目”。龙川县赤光镇的这起事故,其实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案例,而且还是发生在春季。它告诉我们的信息是:如果夏天来了,溺水事故可能再次进入高峰期。谁也不知道,有多少年轻的生命还要因水而逝。或许不止笔者发现,这类事件都有共同之处:事发时间多在放学或者假期休息时间;事发地点多在郊区或农村地区无人管理的河段、水池;溺水者多为无游泳技能或水性较差的中小学生。
每次在开学第一课中,学校、老师都会对防火、防溺水等安全问题一再强调。那么,为什么这类事件仍频频发生?分析学生溺水的事故一再发生的原因,记者不得不追问一个问题:每年震耳的警钟应该为谁而鸣?绝不仅仅再为教育部门而鸣,应该是为包括学生、家庭、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安全工作的各个单位在内的整个社会而鸣!
儿童少年是未成年人,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工作,既要重视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的培养,又要完善社会安全教育与管理机制;既要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又要让整个社会积极参与,齐抓共管;既要社会、学校的教育,又要来自家庭的监管。我想,父母作为监护人也必须要有这样的意识与责任!一句话,学生的生命安全,社会各方都有责!
要阻止溺水悲剧继续发生,教育部门应改变那种“安全课程”的 “课堂说说”安全教育模式。在农村地区,不管是游泳场地还是不起眼的水域,都要设置显眼的警示牌,禁止不熟悉水性的孩子去游泳。遏制 “溺水悲剧”刻不容缓。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需要共同参与,尽最大努力织出一张生命安全网。
吴奕镇
上一篇:记者无权监督?
下一篇:清华大学“会游泳才能毕业”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