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尽孝无穷期

清明节已过去好几天。朋友浩谈起儿子未能回乡祭祖,心里仍然不舒服。节前,原本打算一家三口去和平乡下老屋看望母亲,给已过世的父亲上坟。去年考上大学的儿子却执意不去,只愿意在城里找同学玩。浩几经劝说也不听,只能顺其自然。事后想想,浩有些怀疑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了。一家人崇尚民主,孩子顺其自然不回乡给祖辈尽孝,这是不是有些自由“过火了”?试想,哪有清明节不回乡给过世长辈上坟的道理呢?

一 孝为古训

确实,清明节重在祭拜祖先、告慰亡灵。其最终目的在于倡导行孝。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信奉孝道。“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在民间广为流传。二十四孝子更是感天动地。这无一不说明孝道在传统美德中的崇高地位。故一孝纵横于长城内外,名扬于五湖四海,施教于芸芸众生,皆有孝道所使,堪称古老的 “东方文明”。

达人达己,士人济世,大忠大孝,天下皆孝。这连十九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也不得不佩服,在其名著《法的精神》认为“中国的立法者们制定了无数的礼节和形式,使人对双亲在他们的生前和死后,都能恪尽人子的孝道。”

二 孝无小事

家有孝子,家庭必然和睦,老有所终,幼有所教,犬马皆能有养。在我国古代,哪个县要是发现一个不孝顺父母的逆子,县令要把城墙砍去一角。为什么?他没有教育好这一方人民,以此忏悔,以此警示。

可见,孝绝不是一件小事情!这也无怪乎有人认为,德育的根基就在孝道。一个有孝心的人就会有感恩心、奋斗心、责任心,就算一生平凡或遭遇厄运也不会抱怨上天对他不公,而是用修行来证明生命的存在和人性的光辉。《林则徐十无益格言》曾说,存心不好,风水无益;父母不敬,奉神无益。亲情是永恒的,有孝心的人才是幸福的。可这些浅而易懂的道理,过去因受“左”倾思想的奚落,当今却因“金钱至上”而被迫“靠边”。也难怪浩担忧地说,一个大学生,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及长辈都不尊敬、不爱戴,把“根” 都忘记了,怎么能奢望他去爱他人爱集体乃至爱国呢?

三 如何尽孝

清明祭扫之俗乃我国的传统仪式,用以表达慎终追远的情思。祭拜先人是必要的,这也是今人尽孝的一种方式。但是与之相比,多抽出时间和精力对健在的老人尽孝,让老人感受看得见摸得着的爱和温暖是不是更为重要呢?

故与其祭祖时“炮”火连天,纸钱满山,莫如生前尽孝。其实,孝并无大与小之分,高与低之别,当重情轻物,厚养薄葬。心有孝心,即便清明不到坟头祭奠,也不等于数典忘祖。过去常讲,“父母养我小,我养父母老”。孝,并不在于人去世以后的厚葬和祭祀之礼,贵在精神上的纪念,行动上的侍奉。清明祭祖追求的是心灵的慰藉,但更应提倡对在世老人的尽孝,也就是赡养、关爱和陪伴老人。这其实也是健在老人们最需要的。

四 尽孝要趁早

尽孝莫等“清明”时,孝敬老人要趁早,记得常回家看看。也许我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忙的理由:平时忙工作,为了事业为了生计;假日忙孩子、忙旅游,为了下一代为了交际。而当我们终于想起老人的时候,却又时常上演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无奈。试想,如果真的突然有一天,当我们想感恩尽孝道,但是父母已经撒手人寰,那是多么让人后悔的事情。

如今,城市有孤寡之老,农村有空巢之老,社会更有“啃老一族”。倡导尽孝更是刻不容缓,当以孝为美,以孝为乐,以孝为荣,以孝为风尚。孝心如食物,是有期限的,一旦过期,便没用了,尽孝未有穷期。“父母健在时,春节不能不回家;父母不在时,清明不能不回家”,这不只是游子们的共同心愿,更应是一种共同的行动!

 张 涛



相关热词搜索:穷期


上一篇:想捐300元错捐3万
下一篇:拆信换钱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