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发布“限外令”
4月9日,中山大学南校园大门口多了一份“温馨提示”:教学科研场所,请主动示证,谢谢合作。一些想进入中大校园的市民,被学校保安告知“持有学生证、校园卡等有效证件,才能通行”。(4月10日《南方日报》)
对外开放是高校应有的自信
春暖花开,正是旅游旺季,各大高校也成为很多人游玩的“景点”。面对这样的局面,有人认为高校旅游是对教育的崇拜,作为高校应该敞开大门,接纳公众;也有人不赞成高校开放,认为游客到来,会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
笔者认为,高校不仅是学习场所,也是文化场所,承载着文化传播服务社会的职能。中山大学作为广东的名校,群众到此参观,是一种知识和精神的熏陶,如果仅仅将高校视为教育场所,拒绝对外开放,就显得过于狭隘。高校开门办学不仅体现出教育的公开性、包容性,更体现了大学管理者的自信,不担心外来因素,有能力管理好一个开放大学,不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也不让游客失望,。
高校限外令,中山大学不是首例,因为过多的游客观光确实给高校管理带来难度。然而,正是有难度,也是对高校管理和应对能力的一次考验。对外开放是高校应有的自信。面对公众的旅游热情,高校管理必须跟上,积极做好半开放、限定参观时间等应对措施,制定应对预案,加强学校资源供给,减少游客影响,这既对公众观光热情的尊重,也是对学生安全和利益的保护。
郑婷影
高校非公园,非人人可逛
报载,中山大学南校园全面封校,不让市民进去赏花。笔者以为,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作为一所国家重点高校,中山大学毕竟不是公园,是育人之地。
中山大学是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由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 工程” “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所高校令人向往,不仅仅在于其厚重历史,更重要在于其校园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只有阳光透过树叶点点斑斑洒在小路上的安静,是到处飘荡着花草迷人香味的地方。试想,如果人来人往,让学子如何安心学习?中山大学毕竟是一个高等学府,并非三教九流可以随便进入的公园,也不是可以躺在里面长椅上随便酣然入梦之处。中山大学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个公园。
1200 多年前,唐代刘禹锡盖一间小“陋室”尚且希望“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笔者也衷心希望,出入高校应是更多的 “鸿儒之士”。
张 涛
与其“限外”不如加强管理
大学校园是开放还是关闭,一直都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一方面,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进行科研,为国家培养人才和创造科研成果的地方,是需要安静的场所;可另一方面,大学又属于公共资源。如今中小学都要适时开放校内体育馆供市民使用,大学校园又为何不能开放给市民呢?因此,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前几年开始“限外”起,大学校园是否应该 “限外”一直是众人议论的话题。笔者认为,开放校园与游人众多扰乱教学秩序的矛盾并非对立。高校在开放校园的时候加以管理,如针对散客及附近居民,可以设定为工作日及白天学生上课时间不开放校园,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及课后开放。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不被打扰,也能体现大学校园作为公共资源的作用;针对团体参观队伍,可要求其提前预约,限定每日参观人数,同时还要制定一条避开教学及科研场所的参观路线,避免因人流过多打扰正常教学秩序。像如今这般“一刀切”地限外,只能暴露出高校管理的粗暴。
刘 曦
上一篇:让腐败过程暴露无遗
下一篇:踏青出游一路风景不负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