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进社区
日前,以“弘扬新乡贤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道德讲堂宣传活动在源城区新江街道卫星社区举行。宣讲从古今先贤的事例入手,向卫星社区街坊们阐述了“礼仁信智义”的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以引导社区居民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目前,宣讲活动在市区已成功举办10 场,引起了市民的热烈反响。
“为小家”才能“为大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性格特征,也是一种家庭内部的道德规范。然而,现在的家庭,家族意识不断被消减。此时家风家训进社区系列活动更有必要。
从《颜氏家训》到《曾国藩家书》,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是,我们现在都成了 “没有家教的孩子”。追问缘由,可能是由于“家”的迁移,使宗族家庭功能式微。家庭结构越来越小,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转变,也让家风传承失去了外在约束。
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拥有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也许就能得到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重建家风,必须重建家庭观念,将家庭置于更重要的角色定位。所以,家风不是糟粕而是精华,它对我们的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和规则的信仰。“为大家” 无需“舍小家”,恰恰相反,只有“为小家”才能“为大家”。每一个家庭圆梦,中国才能圆梦;每一个家庭幸福,中国才能幸福。
郑婷影
别让家风家训成为“一阵风”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安世之道。家风家训自古就有,概括起来不外乎家国天下、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几个关键词。而优良的家风、家训终极目的就是达到“家和万事兴”,达到家族世代繁盛。虽历经千百年,这些家风家训依然有可借鉴的意义。
社会发展至今,有人认为,现在谈家风家训并没有多大意义。家风家训大多充满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好人、老实人,可社会现实却常常是“老实人吃亏”。然而必须看到,我们同处于一个社会,谁都不能独善其身,谁也不能做社会责任的 “逃兵”。家风家训虽小,但事关重大,它还连着民风、社风。在我们的创文过程中,就是希望以家风家训带民风,以民风促党风和社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家庭中落地生根,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形成时代的新风尚。这也就要求家风家训不能仅仅是“一阵风”,而要在每个家庭落地生根。
谢素婵
家风家训永不过时
喜闻道德讲堂走进各大社区,家风家训得以传播。家风家训很重要,再怎么讲都不为过,要时时讲,处处讲。尤其是当前创文关键时刻,家风家训不但应是我市创文的亮点,更应该是创文的一大品牌。
河源是客家古邑,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里,培育了灿烂的客家文明,积淀了丰厚的家训文化。在旧时客家地区,河源人是最注重家风家训建设的,比如现仍悬挂在林寨古村景区的匾额“勤俭和忍”,堪称精准概括了客家人的精神,代表客家人的精气神,熏陶和培育了一代代奋发有为的河源客家人。2014年,全国首个家训文化长廊——客家古邑家训长廊落成,让河源名扬四方,更有客家先贤雕塑园,先贤思想无一不影响着河源人的一言一行。
家风家训写在匾额上,刻在石碑上还远远不够,要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应使其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使大家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生活得更加和谐、美满。尤其是当前创文之际,每一位市民也当“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家风家训。
张 涛
上一篇:学校军事化管理不只是教官训练
下一篇:不攀比,让孩子受点委屈也无妨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