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军事化管理不只是教官训练
教育部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军事训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学校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抓好管理保障、健全监测机制、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做出部署,确保普通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正规有序、安全顺利进行,以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中学、大学多数都要求新生参加开学前的军训,培养学生服从管理的意识。这其实就是校园军事化管理的一部分。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确实可以营造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约束学生的组织纪律。对于学校而言,也方便今后对学生的管理。不过,除了开始的军训教育外,校园要真正做到准军事化管理,岂只几名教官的训练就能做到的?
过去几年,校园教官与学生发生打架的新闻屡见不鲜。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有些教官自带的兵痞气更会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校园风气。绝大多数高校都不是军校、警校。大学生也都是成年人,实行所谓“ 准军事化管理”弊多利少。应当承认,实行 “ 准军事化管理”的院校无非是为了严格管理,出发点不错,但更多时候,在实行管理的过程中仅仅靠教官去规范,其实缺乏全面考虑。
笔者认为,拿学校军训来讲,学校首先要重视对教官的遴选,其次要转变军训的方式,不能一味灌输,更不能采取与以往一样的体罚方式。让学生参加军训的重点不是服从,而是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坚强、自律的意志。
放在今天,校园开展所谓的 “准军事化管理”并非新鲜事。既然要进行校园军事化管理,那就不能仅仅依靠教官管理。学校及教育部门也要承担这项责任。军训固然是好,但目的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学校的军事化管理不只限于军训几天,而是常态管理。
吴奕镇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