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将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

记者昨日从市民政局获悉,为切实做好我市关爱帮扶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弱势群体的工作,市民政局牵头制定方案,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年底将市区所有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当前,我市正在全市开展城乡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为接下来的关爱帮扶行动打好前提与基础。

(详见6月22日A2)

关爱留守儿童不能止于找到监护人

留守儿童最缺的是什么?一是长期缺少父母的温暖和关爱,二是即使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但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年龄偏大,精力不够,加上文化程度偏低,也未必能真正管好和教育好孩子。因此,笔者认为,关爱留守儿童不能满足于是否为孩子找到监护人,而是这个监护人要合格和称职。怎么才算合格称职?一对一的帮扶关爱机制,在帮扶关爱留守儿童时,更要注重对他们的精神关爱,比如,可以向留守儿童讲解父母的辛苦和不易,使其理解和认识到父母外出完全是生活所迫的无奈之举,并非遗弃孩子不管。还可以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鼓励其和自己的孩子交朋友等,真正将留守儿童当自己的子女来对待,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以此转移其亲情缺失的悲观和失落。

然而,再称职的“代理妈妈”也无法代替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才是根本之道。唯有将关爱留守儿童上升到系统工程来抓,不断为减少留守儿童,创造更多的有利政策和便利条件,才能真正维护和保障儿童利益,有利儿童健康成长。

郑婷影

纳入监护,犹未为晚

近闻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多数市民以为,早该如此了!作为一个家庭的希望,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被人关爱,确应如此。

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早在10 年前本报就曾刊发系列反映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相关报道,引起了当时妇联、教育等部门的关注。三方联合举行了系列关爱活动,彰显社会责任,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其实,凡事不在于晚不晚,在于重视不重视,古有春秋晋平公年七十尚“炳烛而学”。亡羊补牢尚未晚矣,可怕的是视 “亡羊”而不见,更可怕的是唉叹这牢已“烂”成这个样子,补有何用?故以为,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既然是有效监护,那就是相对于“无效监护”而言的。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监护,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各自探索一条路子来。有效监护不只是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重要的是让尽可能多的留守儿童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关爱,再也不能像以前一些地方出现的凡举行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必在“典型村”,其他“非典型”村的留守儿童只有眼巴巴观望的份儿。

张涛

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关爱是监护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个民生问题,各地也制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比如筹措了多少资金,建立了多少台账,解决了多少寄宿,将多少留守儿童的信息录入了数据库……这些工作花费了政府部门大量心血,的确很不容易,但似乎仍只停留在物质层面。其实我们从成长经历中都知道,较之贫穷,爱的缺乏更关乎孩子的心智健康。留守儿童最缺少的不是温饱而是监护。

监护,首先当然是父母亲人的责任。但像河源这样的欠发达地区,众多为人父母者都迫不得已要远离家庭去打工,政府必须在留守儿童的监护上担起应尽的责任。虽然这个担子不好挑,但挑与不挑大不一样。如果只是给留守儿童送钱送物,却没人关心他们晚上是否能安然入睡,那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依然是治标不治本的。要填补留守儿童的监护陪伴缺口,就需要地方政府创新方式方法,借助并鼓励社会力量,形成长效的监护机制。监护,说到底要有人。有人,才会温度。

谢素婵



相关热词搜索:儿童


上一篇:请给共享单车多一份包容
下一篇:夏天是什么味道?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