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河源阿信义务扫地二十载

在市区东埔街道的太阳升村住着一位“名人”,他每天迈着并不利索的双腿,拿着扫帚把附近的街道清扫得干干净净,二十年如一日。不但附近居民和商户记得他,就连该路段的环卫工人都十分感激他。他就是残疾人阿信。(详见本报8 月22 日)

做一个有用的人

“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对于有些人来说,不过是粉刷在墙上的标语和印制在横幅上的口号。然而,残疾人阿信却以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社区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榜样。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激荡起伏的情节,阿信不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 “小人物”。然而,这些小人物却用平凡和义举践行真善美,用勇敢和坚守建构 “道德高地”。

阿信在带来感动和温暖的同时,也留给人们一些启示和思考:很多像阿信一样身有残疾的人等着救助, “拖累”家人,阿信却把“做个有用的人”作为信仰,努力把梦想变成现实,主动融入社会,参与到公共生活中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从小我们都被教育,长大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有用,就是对他人有价值。阿信的故事让我们知道,“有用之事”不一定要惊天动地,更多的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人因为有用、对社会的奉献才因而具有人生价值。作为一个社会人,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不断给自己累积人生的价值。

郑婷影

“阿信”生活在当下是幸福的

看了残疾人阿信义务扫街二十载的报道,笔者心里百味俱存,既感动又心痛。感动的是,阿信坚持干一件事,能坚持二十载,让人打心眼里佩服;心痛的则是,天天义务扫街,这风风雨雨二十载,咋坚持过来的?再一细思量,这天天扫街,其家人说只是为了让他活动活动筋骨,谁料他一发不可收拾,从庭院扫到了小区。看来,这可能是下意识的行动。笔者试着猜想,当初其家人如果让他干别的工作,他或许也会干得如扫街一般认真。积极自觉地工作就是让他自力更生,减轻家庭负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现在他一切都好了,他入了低保,也有残疾人津贴可领,“阿信”生活在当下是幸福的。

张 涛

让残疾人实现不残缺的人生价值

河源“阿信”扫街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读者。虽然身有残疾,但是纯真善良的他用扫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扫出了一片心灵净地。像“阿信”这样的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心灵上的关心与爱护,更需要在社会的帮助下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彻底摆脱心灵的贫困,拥有一个不残缺的人生。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会受到一定限制,对其价值实现产生消极影响,但古今中外无数残疾人的成功事例告诉我们,只要顽强努力,残疾人也可以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像“阿信”一样的残疾人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要想让他们能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找到人生价值,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残疾人享受更多更平等的教育培训,尽可能多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做到因材施“用”,才能保证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不残缺的人生价值,真正过上充实、精彩、有尊严的生活。

谢素婵



相关热词搜索:阿信 河源


上一篇:苦难岂能拿来当娱乐?
下一篇:“停车难”要用“智慧”来解决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