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公共场所禁烟第一案”引发的思考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今年8 月, 当时是准大学生的李某在火车普列 上遭遇二手烟,起诉运营铁路局,获 法院立案。11月14日,被媒体称为 “公共场所禁烟第一案”的此案原被 告双方在北京铁路运输法院提交证 据并进行质证,为开庭做最后的准 备。其中,北京青年报今年8 月17 日刊发的《吸烟区内吸烟波及车厢 PM2.5 浓度翻倍》的实地探访报道 被作为证据提交法庭。

二手烟受害者忍受不了公共场 所被污染,拿起法律武器起诉,这还 是第一次听说;管理部门因为禁烟 不力成了庭上被告,这也是头一 遭。“公共场所禁烟第一案”警示意 义非凡,公共场所二手烟的禁烟不 力在法庭面前该有怎样的姿态?

不要忽略了二手烟的危害,这些 危害其实无处不在。专家指出,二手 烟有七千种有害物质,有69 种已知 致癌物质。医学研究已经证实二手 烟与肺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 疾病有直接联系,同时也会导致新生 儿、儿童患严重疾病。《中国吸烟危害 健康报告》指出,中国每年因吸烟导 致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人,因二手 烟导致死亡人数超过10万。

事实上,车站、学校、医院等公共 场所都有禁烟标志。面对禁烟标志, 不少烟民还是毫无顾忌地吞云吐 雾。工作人员发现后,也仅仅是一 两句善意的提醒,那些不予理会的 烟民仍然我行我素,毫不考虑周围 其他人。不少单位原来也采取禁 烟、无烟措施,但都坚持不了。普通 列车虽然不是全封闭,但也只允许在 车厢两侧吸烟区吸烟,车厢内也是严 禁吸烟的。但由于列车空气不流通, 受害的往往还是车厢里的乘客。

很多时候,不少受到二手烟危 害的人,对于口叼着烟的烟民来说, 往往都敢怒不敢言,这些烟民总用 “忍不住抽烟”等理由作为挡箭牌。 这次,“公共场所禁烟第一案”无疑 是对公共场所监管责任的一种倒 逼。只有每一个人都勇敢维权,相 关单位禁烟才能“动真格”。

企业、单位的禁烟其实可以尝试 机制管理。去年,上海市70家国内外 企业就加入《完全无烟工作场所倡议 书》,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开。公共 场所禁烟的管理确实是个难题,监管 方不可能天天有人在公共场合检查, 这就给管理带来难处。抽烟就跟随 手乱扔垃圾一样,随着习惯的改变,不 少民众已唾弃乱扔垃圾的行为习惯, 公共场所抽烟难道真的没法自我约 束?其实最终还是要靠自觉。只能 说,习惯很可怕,不愿意去遵守规则的 习惯更可怕。

吴奕镇

 






上一篇:拥抱“模式”纷繁的时代
下一篇:我国进一步规范广场舞活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