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授吾书,莫如授予“技”
11 月22 日,广东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在我市召开,首届图书馆发展岭南论坛也在槎城举办,虽已过一周,然其 影响仍如余音绕梁,多日不绝。这个会能在河源开,值得大书特书。然而,热闹之余,笔者愚想,为啥选择河源召开 年会?有网友说,还不是因为河源图书馆大气、漂亮,能与珠三角大都市的相媲美吗?笔者以为,这只是其一,河源 图书馆硬件设施在欠发达的山区市中确实令人刮目相看,作为一名河源人,的确为此感到幸福。然而我们扪心自 问一下,当下你会读书吗?你读了多少书?此前有一个调查,曾有一段时间,图书馆借阅得最火的一本书竟是《植 物大战僵尸》。因此,笔者以为,年会在河源召开更多的是省里对河源的鼓励和推动。
一般来说,一个地方欠发达, 落后于兄弟城市,原因往往是多方 面的,不只是经济,文化也有可能 是其原因之一。在我市这样一个 欠发达的山区市,这种表现尤为明 显。生活在槎城,拥有这么好的图 书馆,有这么多书可读,这当然是 不少人为之梦寐以求的。
然观我市,有些村,包括书屋 在内的文化服务建设也不赖,记得 有一镇曾花220 万修建乡村图书 馆,村委会旁边,一边是影剧院,一 边就是农家书屋,然而为什么还会 有不少村民报怨呢?一打听才知 道,有些镇有图书馆,书却没有多 少;有些村有农家书屋,然而村民 却不知怎么读。当前农村一些紧 缺的种养技术书并不多,有些更是 难觅其踪。看书的人不多,可看的 书不多,如此,一些村的农家书屋 架上落尘也在情理之中了。
门槛踏破有何堪,就怕书架 落满尘。这是江浙一农家礼堂门 口的一副对联,读来让人动容。 很多人都知道点石成金的故事, 很多人会嗤笑向老神仙要“金手 指”的年青人。笔者却不这样认 为,读书也与点石成金一个道理, 何不把点石成金的“金手指”送给 我呢?有了这个“金手指”,会一 辈子不穷。读书也一样,不会读 书,有再多的书又有何益,何不教 授我读书之法呢?假以时日,乡 间的漂亮图书馆不会沦为村民晒 咸菜之地,名噪一时的农家书屋 也不会沦为杂物间了。村民尝到 了读书的乐趣,明白了其中自有 “黄金屋”,自有“颜如玉”,自然就 会不请自到,自己到书屋里找书 来读了。这些年,全省开展“流动 书屋”,何不也到中心镇上去,到 一些典型村去“流一流”。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让 老百姓从书中找到“黄金”,找到自 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当然这项工程 并非一日之功,也绝非一人之功、 一部门之功,要聚众手合力方能撑 起河源客家古邑这艘“文化大船”。
故欲授吾书,莫如授予“技”, 愿这样的论坛在河源越多越好。 当然,书乃我所欲也,“读书之技”更 是我所欲也,尤其是当下党的十九 大提出要城乡共享文化成果,那么 如何让偏远山区村民享受文化成果 呢?那绝不只是送书、办农家书屋 这样简单,更要送“读书之技”。欲 知其然,更要知其必然,方能不忘 初心,更好地前进。其实,话说回 来,广东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选择 河源,自有其理由,只是不管咋样, 莫误了这么漂亮的图书馆,要对得 起建馆时花费的银子!
张涛
上一篇:蹭到别人的车,留“担责”纸条
下一篇:传统文化如何打开学校大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