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大户+贫困户”产业帮扶模式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 贫困户变身种养大户
在大往村一养兔场里面,100 多只兔子正悠闲地享受着主人的喂食。兔子的主人丘镜平告诉记者,眼前这些活蹦乱跳的兔子,就是他脱贫奔康的希望。
丘镜平所在的大往村,位于东源县涧头镇西北部,是涧头镇最穷、最偏远的贫困村。在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大往村共有核定贫困户52 户172 人。一年多来,在深圳机场集团的精心帮扶下,该村大多数贫困户和丘镜平一样,掌握了适合自己的种养技术,走上了自主脱贫的希望之路。
▼精准帮扶
贫困户变身种养大户
其实,在2016 年,丘镜平就有一个规模约200 平方米的养兔场,并且养殖了120 只肉兔。然而,在前期精准识贫过程中,机场扶贫办及驻村工作队发现,丘镜平虽然有着几年养殖肉兔的经验,但是由于没有掌握专业养殖技术,都是靠自己摸索的“ 土办法”来养殖,导致肉兔种苗经常生病,存活率低。加上产品销路不好、管理观念落后、资金不足等原因,养兔场产值并不好,年利润仅有9000 多元。
与此同时,在对大往村其他贫困户的走访中,驻村工作队发现像丘镜平一样具备一定的家禽养殖条件,但因各种原因导致养殖规模小、缺乏竞争力的贫困户不在少数。为此,驻村工作队在充分调查研究了该村可开发资源后,决定根据贫困户实际家庭情况,因地制宜施策,探索以“种养大户+贫困户” 的产业脱贫模式。
随后,驻村工作队帮助丘镜平制定了肉兔发展养殖规划,为他请来了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教他如何给兔子喂食、给病兔打针等,大大提高了肉兔的成活率。针对养兔场场地狭小、条件落后的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还通过提供生产扶持金,帮助丘镜平扩建了养兔场,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养兔场已扩建至1000 平方米左右,预计年产值可达3.6万元。
▼精准施策
贫困户走上自主脱贫道路
如今,根据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计划,按照“种养大户+贫困户”的模式,丘镜平与大往村井围、鱼礤村民小组10户有养兔意愿的贫困户结对发展生产,定期组织他们到养兔场参与劳动,并发放一定的劳动报酬。驻村干部告诉记者,这样的产业帮扶模式,既可以让贫困户学到养兔技术,也可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有利于提高贫困户脱贫积极性。
据悉,为带动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兔实现脱贫奔康,驻村工作队还协调帮助养兔场与河源市绿泽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肉兔保底销售合同,彻底解决了肉兔销路问题。而为延伸产业链发展,驻村工作队还将计划尝试引进兔肉深加工、休闲食品生产等环节,扩大产业规模,让更多贫困户通过养兔脱贫奔康。
在采访中,丘镜平告诉记者,机场集团立足贫困村实际,采取 “种养大户+贫困户”这种模式,不仅扩大了养殖规模,还帮忙解决了销路,帮助贫困户真正实现了增产增收。
除养兔外,驻村工作队还积极执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帮扶方式,通过全面考察,积极推进养蜂、种茶、柑橘园等种养产业的发展,通过投入资金,帮助种养大户购买蜂箱、摇蜜机、炒茶机、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扶持贫困户参与生产劳动,全面推进大往村精准脱贫。
本报记者 谢思思 通讯员 陈骏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