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烟雨中的旭日古村

早就听闻博罗龙华旭日古村落是一个 集明、清、民国时期建筑文化于一村的稀缺 古建筑群体,至今保存完好,古村具有400 多年的历史,被考察专家学者誉为“岭南古 民居建筑之典范”。这个周末,我和龙川作 协的文友们一起慕名前去参观。

刚到村口,我们就看见一排排的房子 围绕着一口池塘。青灰的瓦,青灰的墙, 青灰的地板,映影在青绿的池塘上。整 个村子在细雨纷飞的春天里很是安静, 它从容地不顾季节的转换,自顾自地释 放着古老的美感。那些微微翘起的檐 角,仿佛是一只只期待展翅的雄鹰。一 棵高大的榕树秀丽而繁茂,为这座古老 的村庄撑开巨伞,为村落遮风挡雨。池 塘里残留着一些荷枝,可以想象,每年六 月,荷花盛开的时候,这满池的荷花,定会 给古老村庄增添别样的妖娆。

幽静古老的气氛使人仿佛置身几百 年前的历史,岁月给青砖留下深灰,木门 上朱红的漆也已经斑驳掉落,它的木质却 依然如故,经历了400 多年的沧桑,木门 还保留着它本来的坚实和忠实。我轻轻 地叩响木门,希望敲醒沉睡的历史,它发 出“笃笃”的响声。大门的两边,立着两根 圆柱形麻石柱子,它的底座是层叠的棱 形,从里面开始,棱形逐渐变小。柱子上 的图案,应该是手工雕刻,但看不出粗糙, 很是美观,可见当初建造房子时,工艺是 很考究的。柱子头顶檐梁,脚踏房基,为 房子抵挡着百年风雨。进房子的门槛很 高,据文友介绍:在古代,门槛的高低,代 表一种身份,门槛越高表明房子的主人社 会地位越高。那么,这座房子的主人是什 么身份?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据史料 记载,它的始建人是陈氏十七世祖陈瑞, 他15 岁时便白手起家,深谙经商之道,辛 勤创业,讲究诚信,又乐善好施,曾助建惠 州丰湖书院、石龙一条街等,所以拥有较 高的威望。他的家族,在当时东江流域是 远近闻名的富有之家,而且人才荟萃,多 有商贾或朝廷任职官员。

跨过高高的门槛,来到天井边,只见天 井的檐梁,雕龙画凤,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 画面清晰,富有艺术美感。在正厅的顶上, 吊着一盏花灯。原来,这里有个客家习俗: 凡是上年生了儿子的家庭,都要在正月的某 一天,为新生儿子点上平安长命灯,以祈求 祖先护佑孩子平安健康、聪明伶俐。也有解 释说,上灯,蕴含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意 思。站在灯下,可以想象上灯时喜气洋洋的 热闹场景,耳边仿佛响起了鞭炮声和敲锣打 鼓的喜庆声。那是人们对生命的颂歌,对生 命延续的庆贺,也是对生命的感恩与敬畏, 还有对美好生活的祈福吧!

村落的阡陌小巷,都是用花岗岩石铺成 的,走过一条小巷,我们碰到了一位满脸皱 纹却脸色红润的老人。据她自己介绍,她 已经91 岁,身体健康,生活自理,她18 岁嫁 入这里,从没离开村庄。她的孩子们都建 了新房搬出去住了。她舍不得这里,独自 一人留了下来。可能是这老房子里,有着 她太多遗落时光的记忆,让她留恋。老房 子见证了一个妙龄少女变成一个白发苍苍 的老妇。几十年的生活,养成了她客家女 人特有的勤俭、刻苦和坚韧以及特强的生 活能力。这位老人,也见证了老房子的繁 荣到苍凉。老人把自己活成了这里的活历 史。可惜由于语言的障碍,我们无法让老人 为我们讲述更多的往事。

古村落曾经的荣光散去,历史沉寂而厚 重,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承。那些石板青 砖,阡陌小巷,留下的是具象的建筑,给未 来留下一串串凝固的符号,叙述着古今往 来的沧桑变迁。

旭日古村落在细雨朦胧中显得神秘,我 们撑着雨伞,行走在古老的小巷上,感受 着它曾经辉煌的历史。现在的它,以客 家人坚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海纳百川 的胸怀,迎接八方来客,讲述它的过去与 辉煌,它的期盼与未来。它在风雨中,抖 落尘埃,留下珍贵。

作者|康兆妮



相关热词搜索:古村 旭日 烟雨


上一篇:与龙川作家协会 朋友赏花有感
下一篇:与花仙子相约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