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为你唱一首过去的歌

都说最美人间四月天,四月,我随采风 团去参观了一间老屋。这老屋是客家围龙 屋,坐落在和平县彭寨镇墩头村,泥砖砌成 的土墙,一间一间排成行的房,一进一厅, 中间隔着个天井……这是客家儿女最熟悉 不过的场景。

“东江水长又长,和平是个好地方,气 候、暖湖、土质好。一片稻田黄金央,土特产 有松香,墩头蓝也大量……”

“种棉花,先耕地,除草施肥要留意。到 了秋天收棉花,纺织织布做成衣……”

还没进门,就听见一些充满浓郁乡土 气息的歌,唱着村民们的勤劳与朴实。一 群穿着蓝色开襟衫的老奶奶排着队唱歌, 有的老奶奶闭上眼睛忘情地唱着,沉醉在 其中。唱完齐齐拍手,似乎有些羞赧,可以 看见她们涩涩的笑容。我看见蓝色的开襟 衫,还有满脸皱纹的老奶奶,没有牙齿的嘴 笑得很甜,我遽然生出许多温暖的情怀。

我和她们合影,她们笑;我和她们说 话,她们笑。语言不通的时候,笑容是最好 的沟通,和乐融融。我问其中一个奶奶是 不是每天都在这里?奶奶答非所问,“我今 年83 岁了。”一边费劲地和我解释,一边用 手比划着年龄。其他奶奶热心地问我是不 是问她们多少岁,我将错就错笑着点点 头。她们就很高兴地告诉我多少岁了,耳 朵听不见。我开心地看着她们依然是笑眯 眯的脸,额角的皱纹皱成一朵朵即将凋落 的月季。

她们时不时摆弄手上的“机器”,模仿当 年纺织的模样,给我们重现过去的某些烙 印。我坐在木凳子上听她们聊天,她们聊着 聊着,看见我专注地听居然像少女般羞红了 脸,突然停住不说了,表情极其不自然,这让 我也跟着不好意思了,于是就走开。看看贴 在墙上的图片和文字,还有那个年代的衣 物。我似乎对那些静止的衣物不感兴趣,还 是喜欢看慈祥的老人,听她们说话,胜过看 墙上冰冷的照片。

心不在焉地晃着晃着,我又回到离老 奶奶们很近的石头上坐着,时不时给她们 拍几个照片,看她们嘴巴一张一合,说说笑 笑。我听不懂,但是我可以看见欢乐像一 条小河流,从遥远的年代缓缓淌过,而我, 刚好路过这里。我似乎可以看见她们18 岁 的模样,唱着同样的歌谣,谈论着未来和那 个喜欢自己的小伙,绣一朵满是心事的莲, 挂在心上人的腰间;似乎可以看见她们28 岁的模样,盘起头发,柴米油盐,背着小孩, 在灶台旁转来转去;似乎可以看见她们38 岁的模样,孩子已经慢慢长大,丈夫也习惯 在门墩上抽着旱烟,唯有自己在忙碌之余, 摆弄手上的“针线活”。可是,我看见的是 她们83 岁的模样,白发遮挡不住深深的皱 纹,欢乐也遮不住岁月的痕迹。那些年,她 们在这些泥土屋里,为自己,为家人纺着衣 物,绣着花纹,把温暖和笑容缝进了针线 里,把辛酸与操劳缝进了针线里,把时光和 爱缝进了针线里……一针一线缝进了多少 过往。

我问同来的朱老师,那些老奶奶每天都 在这里吗?她们在这里给游人唱歌,旅游局 会给她们一些补贴吗?朱老师说她们是住 在附近的村民,只是有人来的时候才会聚 集在一起,没有补贴,都是她们自愿地向我 们展示她们那个时代的文化。我“嗯”了一 声没有继续问,觉得这些老奶奶不仅仅可 爱还很可敬。

我们就要离开墩头村了,老奶奶们微笑 着对我们挥手。我的耳畔,回响着她们唱的 歌谣:“嫁郎爱嫁墩头郎,又会织布开染坊。 墩头阿哥染水好,打扮阿妹好排场……” 我想象着她们当年的模样,当年的生活 场景,我知道,这是一首属于她们过去的却 不会褪色的歌谣……

作者:燕茈



相关热词搜索:一首


上一篇:纪念海子
下一篇:枇杷花开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