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老辈”河源人这样过端午 蒲艾挂门楣蓄兰“游百病”江河赛龙舟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端 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节”, 客家人俗称“五月节”。旧时这天,河源地区 城乡居民家家户户大门的门楣上挂葛藤、菖 蒲、艾条(有的加挂粽子)辟邪,到祖堂祀奉祖 先,包粽子、办佳肴,合家欢宴,共进午餐。如 今,一些住在市区的“老辈儿”河源人或住在 边远山区的村民过端午节仍然沿袭旧习,或 在门楣挂艾条,或蓄兰浴“游百病”,或在江河 赛龙舟等,古风依旧。

林寨车头村民赛龙舟。

门楣挂艾条

“ 蒲艾挂门楣”被称为和平林寨古村 “一奇”,相传林寨古村居民先祖是从福建 省宁化县石壁村葛莉藤坳迁入此地,每年 在端午节,当地村民把艾叶、菖蒲和沙椋等 扎成艾圈,挂在门楣上以避邪。还有一种 说法是,陈氏先祖遭唐朝“安史之乱”时,因 身背大龄侄儿,手牵稚弱亲子而感动了义 军,遂依义军之嘱咐,在自家门楣上挂上蒲 艾作为标志,可免于受战火影响而四处逃 难,以保得一家老小平安,此风俗长此传 承。可见,我市民间流传在端午节将菖蒲 和艾叶插于门窗之上,这其中也道出了百 姓祈求平安的美好心愿。

蓄兰浴“游百病”

俗话说:端午洗个药水澡,一年四季疮疤 少。五月夏已至,气候温湿,“五毒”(即蝎子、 毒蛇、蟾蜍、蜈蚣、蜘蛛)出没,瘟病流行,容易 对人造成危害,故客家人也把五月初五视为 恶月恶日,人们便在这天开始用艾叶、透骨 草、柏叶、石菖蒲来熬水沐浴,以治“五毒”。

这在《大戴礼》中也有所记载,端午洗浴 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但是此“兰”并 非兰花,药浴用的药材包含艾叶、透骨草、柏 叶、石菖蒲等等。如今在连平油溪与东源涧 头交界的石坪山区,一些山里人家在端午节 前后还常挖掘一些金银花根或茎煮沸用来淋 浴,其与艾叶、透骨草一起熬出的药汁呈微红 色,面上飘着少许白色的药屑,散发出一股沁 人心脾的天然草药香,热气蒸腾,坐浴其中, 可抗菌解毒、祛风除湿,更可缓解疲劳,促进 血液循环。

江河赛龙舟

有道是,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 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端午食粽自然由 来已久,在我市一些靠近东江河的村庄,当时 村民还流行赛龙舟,热闹非凡。在和平林寨 镇,除了门楣挂艾条,车头村扒龙舟一度是浰 江河两岸端午节最热闹的民俗活动。

每逢端午节,车头村民都自发组织龙舟 表演赛。平时,龙舟收藏在乡村的社庙里,舟 上的龙头被卸下供在神案上,尊称“龙头爷”, 到农历五月,龙舟下水前,要先焚香祷告,在 村头龙船社举行下水庆典仪式,进香秉烛祭 祀,为龙舟挂红下水。该龙船社于清咸丰九 年时建立,至今经过多次修缮。据当地村民 介绍,最初建立龙船社的目的是以祈风调雨 顺、五谷丰登、风平浪静、船航顺利,至今有 200 多年历史。在浰江河上表演完后,村民合 伙将龙舟“请”进龙船社庙,还要具牲祭拜。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热词搜索:龙舟 河源 老辈


上一篇:荔枝映红丰收脸
下一篇:端午抒怀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