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合作伙伴: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和平彭寨“十八围”几多风雨几多故事

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发布《关于开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平县彭寨镇再次上榜,其实,早在2014 年10 月,彭寨镇就已经榜上有名。

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发布《关于开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平县彭寨镇再次上榜,其实,早在2014 年10 月,彭寨镇就已经榜上有名。作为和平县中心镇,彭寨镇乡土文化浓厚。“和平彭寨镇”,百度百科里解释说,和平县交通枢纽及下半县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也是一个保存着许多历史遗迹、遗址的古镇,众多的具有传统特色的围龙屋见证了古镇的兴衰与荣耀。

那么这里为数众多的围龙屋,到底有多少呢?有一种说法说,像始建于400 多年前的客家围龙屋在该镇有近30幢,另有炮楼10 多座,祠堂20 多间。广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河源客家古邑文化研究会会员陈仰天深入实地考证说,至少有18个围,这其中叫得上名字的围屋有龙安围、永康围、新围、老围、上围、下围、田心围、高山围、寨下围、十聚围、牛角围、桐兴围、南吉围等。这其中,以龙安围最为有名,比和平建县还要早130年。


和平县文化馆馆长王勤勉说,永康围为研究明清时期的彭寨客家习俗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依据。

比县城早建130年

龙安围,俗称白芒屯,也称军屯围,原为驻军屯兵之地,民间素有“先有龙安围,后有彭寨约”之说。

元末明初,多地动乱,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彭寨也是如此,百废待兴,百姓思安。公元1388 年,龙川县在龙安围设守千户所,有将士1120 人,驻守马塘屯、田心屯、上苕屯、兴隆屯、岭西屯等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军民垦荒,恢复生产。公元1391年12月,龙安围面积扩大,东至贝墩仙人嶂,西至和平峒,南至林寨,北至古寨(包括安坳等地),全屯军田额为3216 亩,公粮672 石,遂成为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是通往江西“三南”一带的主要交通要塞。

明朝正德十三年,即公元1518 年,王阳明奏设和平县,彭寨当地绝大部分屯城守军解散,由龙川县割归和平县属,唯留龙安围仍属龙川守御千户所管辖,屯内有驻兵200 余人。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 年),龙安围奉文裁屯,划归和平县管辖。

对研究客家习俗有价值

由于守屯将士来自四面八方,姓氏复杂,龙安围素有“百家姓”之称。至今,还保留着卓、李、颜、罗、林、肖、黄、谢、陈等九姓。陈仰天考证说,龙安围在历史上的全盛时期还有周、邱、梁、胡、池、徐、叶、曾等姓,应该超过三十个姓氏。民国时期彭寨玉竹坳约有曾氏十余户定居屯内,梅州大埔县谢太昌曾在彭寨经商亦在屯内落居。屯内昔日三十余姓,现只有九大姓尚存,当然有些姓氏也是寥寥几人。

位于彭镇村的永康围离龙安围不远,两围相距5 公里多。永康围是个防御性很强的山寨,石灰夯筑外墙,棱角牙砖叠涩出檐,悬山顶,四角建有碉楼,设有对外的枪孔,围内二层绕墙都留有宽一米的走道,以便于防守。清朝时期,每逢有盗匪流寇入侵时,村中百姓全都拖家带口,牵牛抱鸡,进入围内躲避。和平县文化馆馆长王勤勉考证后说,在和平县,一般为防盗贼而建的寨子都是建在易守难攻的山上,像永康围这些寨子早已失去了作用,多数基本上只剩下残墙断垣,不过,也为研究明清时期的彭寨客家习俗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依据。

本报记者 张涛



-------------------------------------------------------------------------
河源新闻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商务合作联系网站管理员(QQ/微信:10117807)
-------------------------------------------------------------------------
相关热词搜索:和平 风雨 故事


上一篇:赶 虾
下一篇:夜访河源市新图书馆(古风)预备会议感赋(古风)

相关阅读

中环国控 - 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首届双江西瓜节邀你品尝舌尖上的“双江”

首届双江西瓜节邀你品尝舌尖上的“双江”
一些老河源人可能还记得,30 年前,凭借地势之便,气候之利,东源县双江镇与紫金县柏埔镇种植西瓜在全市颇负盛名,并称为河源西瓜种植的“双子星”,河源城区销售的西瓜多是这两个镇出产的。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