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曾田镇五百年叶屋祠堂 或建成革命老区纪念馆
说起江东新区古竹镇曾经指导抗日运动的据点陈家祠,熟悉的市民可能都知道那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祠宇,其利用祠堂作为地下交通站来秘密传递情报一度为陈氏后人津津乐道。但还有一处纪念地值得我们铭记,它就是叶屋祠堂。
11 日,记者在东源县曾田镇新东村了解到,该村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叶屋祠堂也是一足可与古竹陈家祠平分秋色的传奇祠宇,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曾田地下交通情报站的重要联络点,粤赣湘边纵队参谋长严尚民、东二支队司令员郑群等多次在该祠堂指导革命工作。如今,市区的河源革命烈士纪念馆一处醒目位置就保存有拍摄于上世纪80 年代的叶屋祠堂老照片。当地叶氏后人成立了建设理事会,拟把叶屋祠堂建设成为红色革命老区根据地纪念馆,以纪念这段红色传奇历史。
新东村村民商量建设纪念馆。
不同寻常的祠堂
叶屋祠堂面积不大,建设面积仅300 平方米,砖瓦结构,分上厅、中厅、下厅,为抬梁式构架,梁头饰以龙首,前、后天井两侧建有廊房。“这祠堂始建于明朝中叶,有五百多年了,1876 年重修过一次。”今年79 岁的叶辉来老人如是告诉记者。记者在叶屋祠堂看到,虽年代久远,其门楣底座的青麻石依然泛出光泽。
然在70 年前,叶屋祠堂却是中共九连地委高度关注的一个地方,它是当时曾田地下交通情报站的重要联络点。今年71 岁的退休干部叶德林考证了相关史料后说,当时曾田地下交通情报站主要有两个,即设在新东村上坑村小组的“香港”支站和设在横坑的“ 上海”支站,这其中的上坑“ 香港”支站建于1947 年,是直辖九连地委交通情报总站的一级支站,位于榴塘小组的叶氏祠堂离上坑不足3 公里,自然成了这一地下交通情报站的重要联络点。不少情报通过叶氏祠堂这一联络点,经过上坑“ 香港”支站传到位于上莞镇的九连地委交通情报总站,叶屋祠堂由此多次受到总站领导的表扬。
渴望重生的祠堂
叶德林说,从1947年起,曾田建立了隶属粤赣边支队的“天马”游击中队,后改称捷克中队,开展打击地方、分浮财、停租粮等,严尚民、郑群等从上莞总部翻越五指山来到曾田检查工作,多次在叶氏祠堂里开会研究工作。
“这段红色革命历史,是整个叶氏家族的光荣与骄傲。”在曾田中学任体育老师的叶福星说,老一辈人的革命斗争是极其艰苦的,作为从叶屋祠堂走出来的后辈,要牢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这一红色历史代代相传。目前,叶屋祠堂已成立了建设理事会,把叶屋祠堂建设成为红色革命老区根据地纪念馆的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