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合作伙伴: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带“刺”的文学

近代中国革命家、思想家梁启超在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里谈到小说的四 种功能作用:“熏”“浸”“刺”“提”。

近代中国革命家、思想家梁启超在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里谈到小说的四 种功能作用:“熏”“浸”“刺”“提”。“熏”就 是启迪民智;“浸”就是文学滋润;“刺”就 是对现实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提”就是 提升人类的思想境界和心性。一切文 艺作品,无论是正面讴歌或侧面揭露, 大凡离不开以上四种作用形式。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小说。19世 纪初,一个叫李伯元的江苏人因为屡试 不第而愤怒,开始了一部叫做《官场现形 记》的创作,而另一位有些失意的刘鹗一 边倒腾他的粮米生意一边在写《老残游 记》。没想到小说刚开了个头,就因“私 售仓粟”被判流放新疆。这两位背运的 落魄文人却成就了两部晚清的扛鼎之 作,留下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这两部带“刺”的作品,所刺的部 位有些不同。《官场现形记》开近代批 判社会现实之风,集中描写清廷腐朽 没落。上至军机大臣,总督巡抚,下至 知县典吏,管带佐杂,共同演绎了一幅 腐败坠落的官员百丑图。甚至可让慈 禧按图索骥对号入座地实施惩贪治 吏。胡适先生称此书“可以代表当日 官场的实在情形了”。而《老残游记》 却换了一个角度,小说以走方郎中老 残的游历为主线,他沿途所见,付诸于 书,揭示出昏庸的“清官”误国害民,比 贪官更可怕。鲁迅先生对《老残游记》 的慧眼独具很是推崇,认为它除了带 “刺”还带“钩”。我们说鲁迅先生的文 章像匕首和投枪,并被称之为一代旗 手,大概也是“刺”的力量。它“刺”到了 社会的病灶,像一个技艺高超的盲人按 摩师,对着痛点用力地按下去,让人痛 且快乐着。

纵观当代作家的作品,也不乏带 “刺”的小说。余华对社会现实的冷 峻思考,对底层民众的密切关注,一 直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里,如《活着》 《许三观卖血记》乃至最近推出的《第 七天》。《第七天》用荒诞的笔触和意 象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头七” 见闻。死人看到的是强拆、卖肾、袭 警、弃婴、有毒食品等等一系列社会 丑恶现象,苍凉的情节和死无葬身之 地的悲惨结局让人欲哭无泪。除此 之外,莫言的《生死疲劳》也是一部带 “刺”的作品,投胎转世的方式无非 是方便作者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世 界。而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显 然要比《第七天》灵巧含蓄, 它不追求 书写现实的宽度, 只求小说切入的痛 感,窥斑知豹, 一样让人心照不宣。 由此可见,要写出如此针砭时弊的精 彩作品,除了才华和智慧,更需要勇 气和胆量。

梁启超的文学观还体现他“著译业 者,将以播文明思想于国民也”的文学思 想。既然文学艺术作品不仅仅局限于 愉悦于众,还有言志载道,推动社会不断 进步之功能作用,就不能一味地歌颂,就 需要揭露和批判。为什么中国当代作 家“著名”多而“名著”少,缺少带“刺”的 文学也许是一个重要原因!

 



-------------------------------------------------------------------------
河源新闻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商务合作联系网站管理员(QQ/微信:10117807)
-------------------------------------------------------------------------



上一篇:古村形如船 遇洪亦不涝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