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是紫金历史文化的重要名片 南岭镇对其遗址加强保护
与韩愈在潮州、苏东坡在惠州一样,文天 祥在紫金也是紫金历史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 有待擦亮。日前,在紫金县文化馆举办的“著 名历史人物文天祥与紫金”公益学术讲座中, 有学者这样认为。本月初,紫金县委常委张英 川专程深入南岭镇调研,考察了与文天祥有关 的位于南岭中学的“大忠庙”遗址和东溪村的 “丞相岭”遗址,对遗址现存的石柱、碑文等进 行了仔细观摩,要求南岭镇党委、政府要加强 文化遗址的发掘和保护传承工作。
文天祥屯兵南岭
紫金县南岭镇地处偏僻,多深山峻岭,属 狭长状盆地,自古易守难攻。据史料记载,南 宋景炎二年(1277年),南宋朝丞相文天祥在江 西永丰抗击元兵,败后,率部由福建汀州转移 至循州(今梅县、兴宁、五华一带),后两次驻扎 南岭达八个月之久,至今留传下很多故事,其 中“甘泉胜迹”就是最有名的传说故事之一。
“甘泉胜迹”遗址现场。
相传南岭水口(今南岭中学路下河畔)有 一毒泉,饮之即死。文天祥驻南岭时闻讯,即 用宝剑于中旁划石“甘泉胜迹”四字,水毒尽 祛,于后饮之,可清热解暑,健胃止泻。后人临 摹文天祥手迹,在巨石上刻“甘泉胜迹”四个大 字。如今这四字仍存,成为南岭的一个景点, 供游客参观。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重新修缮的“甘泉胜 迹”景点位于镇瑞邱村口,其紧邻南岭河,泉 水清冽,泉井旁有一古树相依,古泉、小河、人 家,构成了村头一道绝妙的风景。在离这一 景点直线距离一公里远的南岭中学后山一块 巨石上还刻有“禄马朝堂”四个大字,相传,文 天祥屯兵南岭时将部分宝藏藏于南岭深山之 中,而具体位置正是隐藏在“禄马朝堂”四字 的谜底中。目前该巨石仍保存完好。
重建呼声高涨
其实,不仅仅在南岭,文天祥在紫金的事 迹在民间相传逸事甚多。相传,为了牵制元 军,文天祥率部分抗元将士经兴宁、五华来到 紫金歧山寨扎寨安营,休整招兵。歧山寨位 于乌石、中坝、水墩的交界处,北坡半山腰间 有座碧云洞,右侧有一个矮坪可供练兵。当 地名士听说文天祥在那里屯兵后,纷纷到碧 云洞去拜访他。为表忠君报国大节,文天祥 挥毫作了一首《竹叶诗》:大节干宵日,虚心效 圣贤;文山聊写意,挺拔万年坚。有学者研究 认为,在《竹叶诗》的序跋“扶鸾请训,飞鸾所 作”可断定,这是民国时期范守明借竹子咏赞 文天祥写的。《竹叶诗》虽是后人托笔伪作,然 文天祥在紫金的影响,亦可见一斑。
历史是有温度的。文天祥在紫金南岭两 次屯兵,留下的千古佳话不绝于耳,对后人的 影响深远,为此,紫金坊间对重建大忠庙的呼 声很高。南岭镇党委政府也在积极谋划当中, 有意在南岭中学后山或东溪村“丞相岭”选址 重建。最近,南岭镇政府还面向民间征集文 天祥在南岭期间的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 前几天,当地东溪村钟姓村民已向镇政府提 供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大忠庙侧的留影。
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张新武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