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返工和返学潮到来 游子的行囊,满满都是爱

正月十五前,许多回老家探亲的人都踏上返程之路,回到工作、生活的城市。近两日,记者来到河源汽车站、火车站看到,“返工、返学潮”已经到来,外出的游子们背起行囊,走上了新一年的征程。在他们的行囊中,装着独特的家乡味道,装着满满的甜蜜、希望、不舍……下面,随记者一起走进这些外出的人群,了解行囊里的故事吧。

不舍篇

带上河源各色特产,更添不舍

2 月5 日,河源火车站人头攒动,有的人神色焦虑,有的人脚步匆匆,而有的人满脸不舍。在候车室的人群里,有两名男子提着大袋的行李,不时抬头看看大厅的钟表。记者上前攀谈,他们礼貌性地露出了笑容。原来,两名男子是兄弟,河南人,春节前,哥哥胡欣海来到河源探望弟弟胡金录,这一天哥哥要返回老家了。


胡金录给哥哥胡欣海准备了一批河源特产。

“舍不得,家里远,兄弟难得见一次。” 胡金录告诉记者,他是某外贸公司的经理,后和妻儿定居河源,至今已经有10 年了。因工作忙碌,平时比较少回河南老家。今年,哥哥千里迢迢来到河源和他一起过春节,这让他特别高兴。春节假期,他和家人带着哥哥去万绿湖、万绿谷、客天下游玩,还一起去看亚洲第一高喷,以及极具客家特色的客家文化公园、文化广场等地游玩。

几天下来,哥哥表示对河源有了很深刻的认识。“此行河源,我感觉到河源人很热情,山好、水好、空气好,天气也比家乡暖和,心里也很舍不得离开。”胡欣海说,河源距离家乡较远,但是弟弟和弟弟的家人,以及河源的人、事、物都让他感觉很温暖。而且,此行还让他喜欢上了客家酿豆腐、焖猪肉等特色食物。

2 月5 日,胡欣海返程回家,兄弟俩一起来到河源火车站。因为哥哥比较爱喝茶,胡金录便准备了仙湖茶、竹壳茶、胎菊茶等,另外,还特地购买了紫金辣椒酱、客家姜糖、鸡骨草等具有河源特色的礼物,让哥哥带回老家。

希望篇

带上奶奶准备的花菜,寓意“发财”

上午10:00 许,江杏香一个人提着行李,来到河源火车站。这对她而言,是极少的一次一个人坐火车,此前,她大都坐汽车或者和朋友结伴开车出行。因此,她这天带的行李并不多,但是行李中有一样东西很特别,那就是花菜。

“这次出门,奶奶特地准备了一棵花菜 ……”江杏香说,她是东源县人,大学毕业后到了深圳,现在是一名小学人民教师。正月十四就要开学了,她选择提早几天返回深圳,目的是为了拜访一下深圳的亲朋好友,调整作息时间,以及做一些开学前的准备工作。返程前,她的奶奶特别准备了自己种的花菜让孙女带去,因为花菜寓意着“发财”,奶奶希望孙女在新的一年能赚大钱,而且杏香也觉得,这是自己家中的有机蔬菜,比外面买的吃起来更健康,于是就带上了。


江杏香带上奶奶准备的花菜出门,寓意着新的一年“发财”。

江杏香说,在她的行李中,还有父母准备的万绿湖鱼干、客家糯米粄等特色食物,这几乎也是她每次回家都必带的东西。她告诉记者,平时和朋友一起开车回去,因为携带更方便,她要带的东西会更多一些,其中,五指毛桃、五指毛桃鸡、米粉、客家娘酒、红薯干等也是她常带的,一大部分会和同事朋友分享。去年,她带她的同事来河源玩,大家对这些河源特产也是情有独钟,于是她平常也会让家人快递一些到深圳,分享给同事和朋友。另外,她也很爱吃客家豆腐等,有时她也会带一些回深圳。受她影响,她身边的许多朋友对这些食物也很钟爱。

甜蜜篇

客家娘酒是必备品

在河源火车站候车室的座椅上,刘霞与女儿杨圆圆并排而坐,两个人中间放着两个行李包。“我是送我女儿回去读书的,先回安徽阜阳,再送女儿到合肥,然后自己坐火车回到河源。”刘霞有些局促。

已经在河源紫金工作19 年的刘霞,早已是新客家人了,女儿杨园园是在河源出生的。“小时候我还会说紫金话,后来回老家读小学之后就忘记很多了,河源也是我第二个故乡吧。”杨园园说。“客家人很好客、热情、善良。”刘霞记忆中,有一次,她与丈夫觉得做的工有些亏,便跟雇主表明,要加点工钱,雇主二话不说给加了工钱。“可能他也是从低层做起的,能够理解我们生活的不易。”从那开始,刘霞对客家人充满好感,觉得热情、善良就是他们的标签。


每次回家乡,刘霞总会准备一坛客家娘酒带回去,这次送女儿回乡,也不例外。

“客家娘酒甜甜的,喝起来感觉心里甜丝丝的。”作为新客家人的刘霞,最喜爱的便是客家娘酒,她远在家乡的老母亲也是。于是,每年回老家她都会准备一坛客家娘酒带回去。刘霞告诉记者,她与丈夫是做建筑的,来河源19 年,早已把河源当作他们的第二个故乡了。但是今年春节,由于没人看守工地的机器,她和丈夫都没有回去过年。趁着送女儿回老家,她也带上几斤给母亲喝。“客家娘酒度数不高,不辛辣,老人喝着觉得很顺口,她喜欢喝,我们回去时总给她带。”她说。

除了带河源的特产回去,刘霞也经常会从安徽带自家的芝麻油、红薯粉、红薯面给一些河源本地的朋友。“我们弄凉拌菜放点香油那是美味得不得了啊。”味蕾是最不会说谎的,刘霞与丈夫喜欢客家的食物却也忘不了故乡的美食。由妈妈、家婆准备的香油、红薯粉,蕴含着她们对刘霞夫妇满满的牵挂与希望。

关怀篇

来自老家的一桶家鸡蛋

坐火车坐了差不多40 个小时的倪显春,满脸疲惫地带着儿子走出车站,他手里提着的一桶家鸡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桶家鸡蛋,是其父母特地给他准备的。

倪显春向记者介绍,他是从四川老家搭火车回到河源的,30 多个小时的车程让他和儿子格外疲惫。从四川乘坐火车回河源,倪显春只买到了站票。因心疼自己8 岁的儿子受累,他半途中补到卧铺。在开始那段车程,为了让儿子不那么辛苦,他还专门买了一个马扎凳给儿子坐。


从四川到河源,经过30多个小时的车程,倪显春与儿子疲惫不堪。

有一种爱叫恨不得把全世界塞进你的行李箱,倪显春父母或许也是这样想的。他说:“因为家里是农村,鸡鸭猪羊都是自己养的,每次出门前父母老叫我从家里拿上来,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吃的东西都拿给我,但路途远搭车时间长,只能带鸡蛋、腊肉这些不容易变质的东西。”

今年已经38 岁的倪显春,是在2008 年来到河源的,已经9 年“槎龄”了。他在河源从事司机工作,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是工资相对较高,让他感觉可以坚持下去。 “现在正是需要拼搏的时候,辛苦能挣到钱就好,谁也不愿背井离乡。”倪显春说,他有两个儿子,一个8 岁,另一个16 岁,正上高一,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大儿子在老家读书,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虽然平时想念儿子,但倪显春也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趟家看看儿子。“平常想儿子想得难受,就打打电话。我们这么努力挣钱也就是为了孩子,希望孩子们今后的日子不会再像我们这样辛苦了。”倪显春说的时候摸摸小儿子的头。

在倪显春心中,他与妻子的背井离乡是为了给父母、孩子撑起一片天空。“虽然背着行囊跋涉30多个小时,感觉很累,但等到了河源,爬上楼梯,进到出租屋时,才发现有了这些,才有了家的味道。”他如是说。

本报记者 刘影丽 谢思思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游子 行囊


上一篇:连平县第十届忠信花灯节昨日开幕
下一篇:亲,这个春天我们一起去看花吧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