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第十届忠信花灯节昨日开幕
花灯闹新春
昨日是农历正月初九,以“醉美花灯·魅力连平”为主题的连平县第十届忠信花灯节拉开序幕,精美花灯和精彩民俗文艺表演让广大群众享受了一场民俗文化的盛宴。据悉,本届花灯节将持续至正月十五。盛宴。
本报记者 陈仕平 实习生 杨志奇 摄
花灯争艳、人流如织,红红火火闹新春。昨日是农历正月初九,以“醉美花灯·魅力连平”为主题的连平县第十届忠信花灯节在连平忠信人民广场拉开序幕,数百盏各式各样的精美花灯点缀忠信,丰富精彩的民俗文艺表演喜迎八方来客,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春节期间享受了一场民俗文化的盛宴。
忠信花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了多种传统民间艺术,承载了客家古邑之精华,是岭南文化的一朵奇葩。举办花灯节,既是文化的盛会,也是发展的盛会。通过举办花灯节,连平县将进一步擦亮忠信花灯节文化品牌,推进连平文化建设,并以花灯为媒,促进招商引资,推动旅游开发,加快打造广东的香格里拉,为建设文化河源、弘扬岭南文化添光增彩。
为确保本届花灯节圆满成功,前日,市委书记张文还专门查看了花灯节的筹备情况,并观赏了大型原创连平采茶戏《花灯因你而亮》的首演。张文指出,忠信花灯不仅是连平的品牌,更是河源、客家地区的一个文化品牌,要把忠信花灯作为河源文化旅游、年俗文化的一个品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忠信花灯。同时,要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继续对忠信花灯的材质、制作工艺等进行改良,把忠信花灯推向市场化、产业化,使忠信花灯走出忠信、走向千家万户。
据悉,本届花灯节将持续至正月十五,活动除设忠信镇主会场外,还在县城设了分会场,油溪镇、大湖镇为参观点,并组织民间文艺团队在忠信人民广场举行连平客家民俗表演,还组织忠信花灯文化展示活动,设置“花灯观赏展区、花灯制作艺术展示区、花灯灯谜竞猜活动区、忠信花灯博物馆展览区、连平非遗文化及文化产品展示区” 五大展区,充分展示忠信花灯的文化魅力。此外,花灯节期间,忠信、油溪、大湖等地还将举行忠信吊灯习俗参观体验活动,还有民间自发组织的香火龙、踩龙等民俗活动。
2月4日晚,大型原创连平采茶戏《花灯因你而亮》在连平文化艺术中心首演。市档案局 杨海荣 摄
花灯打造文艺精品
作为本届花灯节打头阵的重点节目之一,2 月4 日晚,大型原创连平采茶戏 ——《花灯因你而亮》在连平进行首演,为广大群众带来了一台既接地气又独具特色的文艺精品,让人们在享受舞台艺术魅力的同时,感受到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花灯节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花灯因你而亮》共分七场,根据连平忠信地区人文传说素材创作而成,采用粤北客家戏曲艺术原创新编,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忠信花灯和吊灯习俗为元素,以“诚信”为主题,塑造了忠信地区一个中年寡妇韩梅花恪守族规祖训,以自身的美德熏陶、教育儿子曾检崽,以忠、信立言、立身的正面典范形象,着力提升花灯价值内涵,打造“忠诚信义”客家精神,思想性、艺术性俱佳,被评为2016 年广东省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经过不断地提炼打磨,这台文艺精品终于在花灯节前夕揭开了“神秘面纱”。
花灯擦亮文化品牌
忠信花灯是集绘画、剪纸、书法、对联、诗词、编织于一体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造型艺术,是连平民间文化中一朵古老的奇葩。自1999 年在忠信举办了首届忠信花灯节后,忠信花灯已经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2011 年6 月,连平县忠信花灯正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忠信的吊灯习俗也是我市民间优秀的文化遗产,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按照忠信的传统风俗,每年正月初九,当地人家当年生了男孩就应该在祠堂里挂起花灯庆祝,以告知祖先和乡亲。吊灯仪式一般有放灯绳、选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6 道程序,其间还有客家锣鼓、舞龙狮、祭祖、饮灯酒等热闹场景。随着风俗的演变,忠信花灯也具有了不同的内涵,象征着百业兴旺、丰衣足食。
花絮
赏花灯:缭丝灯、宫廷灯、龙凤灯、宝莲灯、百公灯、五福灯……昨日的忠信镇人民广场被精美花灯装扮一新,大的、小的,圆的、方的,四角的、八角的,各式各样的花灯高高挂起,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赏,纷纷拿起手机、相机记录花灯的美,或在花灯前和亲朋好友合影留念。
猜灯谜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
猜灯谜:“三羊开泰催富贵,双喜灯明万户长。”对联是忠信花灯上的一大看点,一副副喜庆吉祥的对联带来春的祝福,让人读之欣喜。除了对联,昨日的花灯节还准备了不少灯谜,供市民观赏猜谜,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围在花灯前猜得起劲,猜出谜底还有丰富奖品拿。
市民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
非遗展示:人杰地灵的连平县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本届花灯节还准备了不少连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供市民和游客观赏,除了忠信花灯,连平客家娘酒、春牛舞、泥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以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展现出来,吸引大批市民观赏。
本报记者 谢素婵/文 陈仕平 实习生 杨志奇/图
上一篇: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年味
下一篇:返工和返学潮到来 游子的行囊,满满都是爱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