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连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1亿元,增长11.3%
连平,全国文明县城。李沛年 摄
县城主要路段路灯升级亮化,县妇幼保健院新院投入使用,低保补贴水平得到提高……这些是2014 年连平向百姓交出的 “幸福成绩单”,一件件深入民心的实事接二连三实现,让百姓看在眼里,暖在心头。
2014 年对于连平而言,既是忙碌的一年,也是备感幸福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外部经济复杂多变、矿产经济下滑的压力,连平县积极应对困难挑战,突出“两大战略”,紧扣“三大抓手”,扎实开展“园区建设增效年”、“城镇建设提速年”、“生态建设成效年”工作,凝聚力量,奋力攻坚,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新成效,为打造“广东香格里拉”,建设平安幸福连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 年,连平大力培育产业经济,坚持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突出产业支撑,园区建设发力提速,现代农业长足进步,现代服务业活力增强,重点项目强力推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招商引资增量提质,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在社会事业方面,连平更频出实招,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民生福祉持续增强。一项项新举措的出台,推动着民生工程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实施,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换来了百姓的一个个“赞”。
成绩在册,连平并没有打算“躺在”过去的成绩单上。2015 年,连平提出要以“三赛”为指挥棒,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大战略”,紧扣“三大抓手”,把握“四大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发展主动权,按照“工业忠信、生态连平”定位,更加注重做大增量、做优存量,更加注重工业发展速度与效益,更加注重破解发展瓶颈,更加注重构建优势产业发展新平台,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连平振兴发展奠定基础。
2015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增长 1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2‰以下。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生态环境保持优良,社会更加平安和谐。
10件民生实事全兑现
完成农房改造4580 户和“两不具备”村庄搬迁 432 户。新开工530 套保障性住房。城镇低保补贴水平从2013 年人月均242 元提高到333 元,农村低保补贴水平从2013 年人月均109 元提高到147 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该县上年度农村人均纯收入的 60%以上。完成创业培训60 人,促进成功创业60 人,带动劳动者就业202 人,全县新增就业岗位8816 个,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37 人,占年度任务的115.3%,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职业技能培训4061 人。完成了50.8 公里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完成15 宗小型灌区加固改造和14 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县城1.5 公里铺设改性沥青路面工程,省道S230 线大湖至忠信段沥青路面升级改造工程已完成坏烂路面挖补4.5 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550 万元,省道S341 线老元坑桥至坳肚石场段路面大修工程完成投资150 万元,完成省道S341 线鸭麻桥加宽改造工程;完成乡道Y014 线金花洞至茶亭段12.456 公里路面大修工程。三角、田源镇教育创强顺利通过检查验收。完成县城主要路段和街道LED 节能路灯亮化升级工程。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已投入使用。
2015年10件民生实事展望
本报记者 谢素婵 特约记者 周建华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