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连平县“两会”| 下一个五年继续高歌前行
前昨两日,政协第八届连平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连平县第八届人民代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分别开幕,来自各行各业的委员、代表们齐聚一堂,热议连 平发展现状,为连平今后的发展献计献策。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后五年,连平 县将突出文明县城、产业新城和健康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着力建设宜居城 乡,提升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与全省同 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连平县工业园。 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过去五年“成绩单”
经济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9倍
五年来,连平县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9倍,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增长1.41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 收入增长0.64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 倍。2015年,连平县在“三赛”综合考核成 绩中,首次排全市第一。
·工业经济:2015年,连平县生态工业 园成功获批省产业集聚发展区,解决了长 期制约园区发展的“身份”问题。五年来, 共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5.4 亿元,扩园 2.5平方公里,引进项目57个,合同投资额 128.85 亿元。规上企业由2011 年29 家 增加到现在的52 家,全县工业总产值、增 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1.9%和9.1%。
·农业经济:五年来,连平县增创了一 批绿色、有机品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1 家,发展农业专业协会5 个、农民专业合作 组织563 个、“三品”企业7 家。农业总产 值年均增长7.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 均增长14%。
·第三产业:目前,连平县已基本建成 广东燕岩六祖文化旅游区,推动了九连山 原始森林度假村4A级旅游景区创建,引进 了忠信丰华生态源、客天下旅游综合开发 等旅游开发项目,启动了全域旅游规划设 计。五年间,累计接待游客118万人次,年 均增长36%。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1 家,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5.9倍。
项目 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23.5亿
过去五年,连平县坚持以项目为带 动,实施重点项目58 个,完成投资123.5 亿元,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发展环境更加 优化。
·交通建设:过去五年,连平县顺利完 成大广、汕昆、武深高速公路共15000多亩 征地和553 户房屋拆迁任务,力促大广高 速公路如期建成通车,结束了县城不通高 速公路的历史,正式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 济生活圈”。
·城乡建设:五年来,连平县城扩容提 质步伐不断加快,不仅新增开发面积1.2 平方公里,建成了文化艺术中心、影剧 院、工人文化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 理填埋场等市政项目,还实施了县城“十 字街”、南山公园、体育中心、一河两岸、 主干道路及县城主要出口桥梁拓宽改造 工程。
民生 累计投入民生资金84.27亿
五年来,连平县每年坚持办好十件民 生实事,五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共84.27 亿元,发展成果惠及了更多群众。
·扶贫开发:连平县通过两轮扶贫开发 “双到”工作,共帮助78个贫困村和11270 户贫困户48978 人实现脱贫,在省考核中 均被评为“优秀”。同时,新时期精准扶贫 也正有力推进,共识别确认相对贫困村30 个,相对贫困户6356户18023人。
·教育文化:过去五年,连平县经过不 懈努力,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和“全 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教育强镇 和乡镇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实现了全覆盖。
另外,完成了文化馆(站)达标建设和村级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建成了县文化艺术 中心、县城多厅数字影院、忠信花灯博物 馆、市级家训文化传扬示范基地等一批文 化设施和特色文化基地。
·社会保障:城镇和农村低保、五保、孤 儿、重残等底线民生水平逐年提高,基本实 现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五年 累计完成农房改造22781 户,新建保障性 住房2782 套,被评为“国家住房保障工作 先进单位”;累计培训和引导劳动力转移就 业2.33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5%以内。
未来五年“作战图”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决胜期,也是连平县推动振 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连平将如何在过去五年硕果的基础上,凝心 聚力,奋发进取,抢抓机遇,描绘下一个五年的发展蓝图?
“作战”重点
·园区扩容提质:连平县将以打造产业 新城为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建平 台、引项目、育产业,举全县之力发展园区 经济,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今后五 年计划投入3.5亿元资金用于园区基础配 套设施建设,力争实现扩园3 平方公里以 上;完善园区生产性和社会化服务配套,加 快建成连接生态工业园与粤赣、汕昆高速 出口的快捷通道,不断优化园区环境。
·培育高质量项目:实施“大招商、招大 商、招好商”工程,围绕培育生物医药、绿色 食品加工、物流仓储等主导产业,力争每年 引进1-2 个投资超10 亿元的大项目。全 力打造“四最四低”营商环境,力争每年新 增规上企业10家以上,未来五年力争全县 规上企业达到90家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 年均增长20%以上。
·打造健康休闲旅游:按照打造健康 休闲“后花园”、养生养老“大基地”的定 位,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健康休闲旅游产 业带规划,实现旅游业态、旅游配套、旅游 营销三个突破,到2020 年,力争实现以旅 游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占经济比重达 40%以上。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工业转 型升级攻坚行动计划,今后五年计划安排 5000万元资金扶持企业技改创新,力争到 2020 年建成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和科技 孵化器20个以上。同时,积极推动传统优 势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矿产业技改创 新,推动经济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源效益 型”转变。
·补齐民生短板:完善文化服务设施, 确保2017 年建成县档案馆,力争到2020 年县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 县博物馆达标建设,13个乡镇文化站达到 省二级站以上标准,175 个村(社区)文化 室达到“五有”标准。继续深化医药体制改 革,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 化,力争到2020 年实现“广东省卫生强 镇”全覆盖。
·提升中心城镇功能:围绕健康休闲旅 游产业带规划建设,高水平抓好县城及周 边20平方公里区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 营工作,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力促新兴产 业、发展要素向县城聚集,提升县城辐射带 动效应。到2020 年,力争实现常住人口 城镇化率达45%以上。同时,以配套为关 键,重点加快体育馆、大埠新水厂、新客运 汽车站、富民新区新市场、星级酒店等重点 项目建设,完善老城区供电供水管网、“一 河两岸”美化绿化、休闲公园、文化场馆等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打造各具特色小镇:围绕到2018 年 实现“两个全覆盖”的目标,各镇根据不同 功能定位,努力形成“一镇一业”、“一镇一 特色”的业态结构,打造一批农业大镇、工 业重镇、旅游名镇,形成各具特色的镇域经 济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内莞、陂头创建“特 色小镇”,忠信司前村、上坪中村村、田源新 河村创建“美丽乡村”。同时,完善农村基 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推进农村道 路、通讯、电网、饮水、中小河流治理和高标 准基本农田建设,力争到2018 年全面实 现农村“三通”。
本报记者 谢素婵 特约记者 谢鑫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