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第一小学扎实开展“智慧课堂”项目
连平县第一小学扎实开展“智慧课堂”项目
掀起了教与学的新浪潮
在连平县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县一小)四年级(1)(2)班的课堂里,你能看到满满的科技感。讲台上,老师用一体机为学生演示课程内容;台下,每一位学生面前都摆放着一台平板电脑,同学们的预习、上课、作业、回答问题等所有课堂环节,都将通过这台平板电脑来完成。还有这么有趣的上课形式?这就是县一小正在推进的“智慧课堂”项目。
“智慧”起源
广东省教育厅粤教基函【2017】258号文件提出,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利用信息化优化、创新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模式,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决定2018至2020年,在全省共建设600所信息化中心学校,每个县域内建设3-5所信息化中心学校。经连平县教育局研究决定,县一小被指定为2018年第一批信息化建设中心学校。
在“智慧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
接到任务后,县一小根据《广东省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要求,制订出了《连平县第一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方案建设项目包括教育数据中心平台、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教师发展平台、学生成长平台、智慧教学平台和智慧环境。而上文提到的“智慧课堂”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部分。
“智慧”实践
为了扎实开展“智慧课堂”项目,学校专门成立了“智慧课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和部署相关工作。组织技能和理论的培训、同学科或多学科教师开展交流研讨、利用“智慧课堂交流群”进行校内或校际交流和集体备课等活动,让负责的老师们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模式,尽快上手,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另外,学校还制定了《连平县一小智慧课堂使用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
课堂“三步”抓
抓课前。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教材,了解学生学习实际,并查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制作课件、微课,设计出导学案,下发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学生根据导学案完成自学,并通过平板电脑上传自己的学习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较多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教学的重难点。
连平县一小的老师接受“智慧课堂”信息技能培训。
抓课上。教师借助“智慧课堂”设备,利用课件、微课等直观手段把学生带进具体的情景中,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通过抢答、提问、投票等功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随堂测验,实时统计出题目出错的数据,及时地掌握学情。
抓课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采集,可进行大数据统计,教师通过对阶段性授课数据实时查阅,及时调整授课节奏和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上课答题情况生成错题本,把授课中错误率较高的习题筛选出来,有针对性地加强错题知识点的训练。
“智慧”体验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探索和尝试,老师们对“智慧课堂”有很深的感受。首先,课堂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课堂。课堂中,老师可依托一体机与学生互动,实现下发试卷、提交结果、可视化呈现等一系列教学流程,大大减少了老师获取学生作业结果的时间与工作量。同时,通过可视化的数据呈现,帮助老师进行科学的教学决策,提升课堂的质量。
其二,课堂呈现方式丰富多样。学生可通过在平板电脑观看微课等形式,多角度体悟课程内容。老师还可以利用举手、投票、提问等功能,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其三,课堂拓展简捷广阔。利用平板电脑连接互联网,简捷、快速地将课堂拓展至更加广阔的世界。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查阅资料,并通过小组探究汇报成果,达到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目的。
不仅是老师,学生们也对全新的上课方式兴趣十足。四(2)班的叶梓涵说:“我最喜欢就是用平板来抢答,当老师提问的时候,我会一直点,希望能抢到第一名站起来回答问题。”
目前,“智慧课堂”仅在四年级一班和二班开展试点。县一小校长曾锦军表示,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平台和资源库正在建设,学校会争取尽快让“智慧课堂”的福利惠及更多学生。
本报记者 程鹏 通讯员 林春娜
上一篇:幸福的日子总有爸爸在身边
下一篇:雨中庆端午,古渡共狂欢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