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特区来的“亲戚”伸援手
谁不说俺家乡好呢? 最近,网友“林文樊”在网上大赞家乡:以前的黄沙村可是非常落后的,最起码连路都要走泥巴路,一旦下雨天,别说走路,哪怕是有汽车都难行,都是因为被拖拉机耙得路坑坑洼洼的,小车根本无法前行,不过有了国家政策、国家拨款以及有着兄弟城市深圳市的帮扶后,黄沙村的变化特别大,现在交通非常方便,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生活,俺家乡也是很不错的,呵呵!
黄沙村位于和平县边远的长塘镇,是该镇规模较大的一个村,全村分为新围、中斜、东庄片、新塘片等4个片区32个村民小组,共418户2227人。山多地少,全村主要种植猕猴桃、高山油茶、稻米、百香果等农作物,是典型的农业经济村,主要经济指标在长塘镇排名中比较靠后,是新一轮省定扶贫村。
驻村工作组指导村民小组开展“一事一议”,村道修到了村民家门口。
村民齐齐出资有“心”尚不够
黄沙村的村道建设,曾经是全村妇孺老幼的一块“心病”。以该村东庄自然村为例,由于地处偏僻,东庄自然村一直靠一条长3.3 公里的机耕路连接外界。这条机耕路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晴天,车辆通行还没有太大问题,顶多是吃点灰,但一到下雨天,路上积水,道路变成坑坑洼洼的泥路,村民出行十分不便,可谓“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身泥”。村民陈维富告诉记者,每逢雨天,大车进不来,摩托车更是出不了门,农畜产品要运出去只能靠人力。
其实,黄沙村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在2015 年年初,当地村民也曾向本报记者反映过。要致富,先修路。因为出行不便,东庄自然村的村民迫切希望对村道实行硬底化改造。在黄沙村委会的组织下, 2015 年春节后,东庄村开展了筹资修村道活动,村民踊跃参加,不足10 天就已筹集资金27 万元。可是和平县交通部门给出的意见给村民泼了“一头凉水”。原来,根据县交通部门的测量估算,整条村道全长约3.3 公里,总投资约需132 万元,其中路基约需19.8 万元,路面硬底化需要112.2 万元。根据和平县交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管理的通知》的相关政策,除了可立项争取省级补助49.5 万元外,村民只筹集了27 万元,仍缺额55.5万元。
特区“亲戚”援手泥路终于“变脸”
其实,当时整个黄沙村,不但东庄村村民在筹钱修路,村委会与石含村相接路段2.6 公里沿途的村民也筹了20 万元钱。但苦于资金不够,黄沙村村民只能望 “路”兴叹。村民陈维富说,当时不够钱,把整个路基、路面整修算下来,还差70 多万元,如果没有这70 多万,在交通部门难以立项,更别说修了。
根据新一轮帮扶计划,去年 4 月,深圳福田区城管局、福田区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局进村帮扶。驻村工作组入户调研时,村民对修村道的意愿相当强烈,修路便被提上了帮扶工作的“头等大事”。驻村工作组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帮扶了42 万,还争取了上级交通部门支持108 万元,村民再次捐款修路,包括以前筹的 47 万元在内,捐款总额达50 万元。众手拾柴火焰高,备受关注的黄沙村村道建设终于在去年 7 月开始招投标,9 月8 日正式动工修建,去年12 月29 日全线完工,村道宽3.5 米,结束了村民行走机耕路的历史。修村道时,黄沙村干部自发当监工,确保工程质量。
路迎“新生”村民放鞭炮来庆祝
今年2 月18 日,新修的村道顺利通过“保养期”,村道正式开通。当天一大早,全村100 多名村民齐齐上路搞大扫除,放鞭炮庆祝黄沙村泥巴路终变“坦途”,全村中午大聚餐,像过春节一样热闹,把驻村干部、帮扶单位扶上正席就坐表示感谢。
驻黄沙村第一书记郑新桥告诉记者,黄沙村正积极探索用“一事一议”方式,在帮扶单位的扶持下,激发群众建设热潮,为整个村子建设献计出力。就拿东庄村辖下小组修村道来说,东庄村下辖5 个小组,有400 多人。各小组自发筹资,把村道修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打通了村道连结村民家门口的“最后一米”。该村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修村道花了5 万多元,每户村民出资1000 元至3000 元不等,条件好的出资多一点,条件差的出资少一些。而帮扶单位只是支持了部分启动资金。七娘小组村民徐名松喜滋滋地说,上个月完工并通车,以前逢下雨穿胶鞋还是“一身泥一身水的”,如今下雨穿皮鞋都可以在村里到处走动了,还不用担心皮鞋沾上污泥。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吴焕逸 徐精华 文/图
上一篇:7 名酒后驾驶违法人员被查处
下一篇:今天,你“开黑”“超神”了吗?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