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奋战在最前线托起生命希望
河源市矿山救护队成立于2009 年6 月,隶属于河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东莞市、河源市、惠州市、广州市以及深圳市五市范围内的所有矿山企业、地质勘探、矿山施工企业等都属于这支队伍的服务范围。
也许有人会纳闷,为什么河源会设有矿山救护队?“由于河源市是矿山大市,矿山点多面广,为了有效地遏制安全生产事故,消除矿山安全隐患,在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能安全、快速、有效、有序地救援遇险的受困人员,减少国家的财产损失,在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河源市安全监管局组建了河源市矿山救护队。”河源市矿山救护队队长严治平这样说,如今救护队在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各设有一个10 人的应急分队。矿山救护队到底是一支怎样的救援队伍?近日,本报记者走进省矿山救援河源基地,探访这支救援队伍的训练及日常。
矿山救护队在深圳 12·20 滑坡事故抢险现场。
模拟爬矮巷。在许多抢险救援中,总会出现道路不通需要经过狭窄巷子,因此训练中会设有这样的项目。
爬绳子,这是救护队伍每日需要进行的体能训练之一。
救援人员身上背着的氧气箱重约24 斤,除此之外还需要携带其他救援工具。
刻苦训练保持战斗力
河源市矿山救护队队员的工作平时以基地训练为主,保持科学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让全体指战员保持战斗状态,随时做好出动准备。“我们的体能训练主要内容包括户外 2000 米长跑、单杠、爬绳、杠铃、哑铃、重锤等。技能训练就是针对各种精密仪器进行熟练操作,例如生命探测仪、遗体搜寻仪、BG4(德尔格)正压氧气呼吸器、荷马特液压工具、气体检测仪等。能运用好这些先进的工具,就极大地加强了我们的救援速度和能力。” 经常带队训练并且实战经验丰富的小队长吴雪祥表示,救援队员在训练中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能够参照规范的标准,按质按量完成各项训练任务,将队伍的体能素质和业务能力维持在较高水平,保证队伍能在应急抢险救援中拥有充沛的战斗力。
帮助矿山企业进行演练培训
参与矿山企业的预防性安全检查、应急演练及安全应急知识培训,是这支队伍的另外一项主要工作。2016 年,河源市矿山救护队就对各类矿山企业进行预防性安全检查148 次,累计出动指战员600 多人次,排查出各类事故隐患400 多项。 “我们会积极协助各类矿山企业,进行细致的预防性安全检查,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和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排除建议,填写《河源市矿山救护队预防性安全检查表》,交给企业有关负责人和当地安全监管局。”吴雪祥说,一些现象可能对某些企业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但在他们这些专业队员的眼里,其实是一些极大的事故隐患,很多时候企业意识不到一些细节缺失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性,救护队会帮他们消除这些隐患,监督他们进行整改。
除了预防性安全检查,矿山救护队还会主动为矿山企业员工提供应急知识宣教普及和培训工伤急救处置技术。通过现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救护队员讲解示范,再让企业员工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使其对教学知识有充分的了解。通过宣教普及,矿山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掌握了有效的应急救援处置技术,这样事故发生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2016 年,我市矿山救护队共协助了43 家矿山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工作,累计出动450 多人次,出动车辆 86辆次。
默默奋战在抢险救援第一线
河源市矿山救护队坚持24 小时值班制度,全体指战员轮流坚守在值班岗位上,保证24 小时都有一个救护小队在队应急值班,可第一时间出动救援。待班和休假人员的手机24 小时都要保持畅通,能及时接收救援命令,前往现场支援,开展救援工作。
这支队伍曾多次参加抢险救援任务,有着丰富的救援经验。如紫金县九和汕湛高速挖桩井“6·18”气体窒息事故抢险救援、和平县大坝镇龙狮村瓷土矿场“5· 22”山体垮塌事故抢险救援、紫金县凤安镇鸡笼山钨矿“12·8”矿难抢险救援等等。尤其是在深圳“12·20”滑坡事故抢险中,河源市矿山救护队是第一支抵达的矿山救援专业队伍,也是完成任务后最后离开的矿山救援队伍。河源市矿山救护队总工程师袁聪回忆,当时救护队的第一批队员抵达现场后,顾不上疲劳和饥饿,根据指挥部的任务要求,在光明新区消防大队2 名消防员的配合下,携带生命探测仪(DKL)、人体搜寻仪(STO1)前往现场开展搜救工作。事故当天阴雨绵绵,队员们全力开展搜救工作,使用救援装备搜寻生命迹象,顾不上大雨和寒冷,一直坚守至次日凌晨4 时,才回至休息处。随后,在休息不足3 个小时的情况下,救护队又接到指挥部命令,迅速参与救援工作。该队全体参战指战员连续战斗15 天,积极配合指挥部命令,尽心尽力为抢救遇险遇难人员争取一线生机,受到了指挥部各位领导的高度评价。
本报记者 邹力/文 吴奕镇/图
上一篇:穿啥校服家长学生来票选
下一篇:110 忠实执行者 群众安全保护神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