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脱贫路上,黄沙村民“各显神通”

初秋的和平县,一片丰收景象,地处粤赣交界的长塘镇黄沙村亦是如此。与今年4 月初记者首次踏访黄沙村过路塘相比,这里已是今非昔比。看那10 多亩的塘面上,体态硕壮的雁鹅展翅欲飞,水面顿时掀起一圈圈波纹,已不见当时幼鹅矮小的模样;堤边种上了百香果,也是硕果累累;岸边的森林里,一大一小两头黄牛徜佯其间,悠闲地啃着嫩草。8 月30 日,看到这些情景,今年63 岁的贫困户刘丙森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他喜滋滋地说,他家圈养的30 只雁鹅如今也即将销售,一只应该可卖到 300 元以上,可赚到9000 元。


在驻村工作队帮扶下,贫困户刘丙森发展养雁鹅、养牛等种养项目,对脱贫致富心里充满了信心。

跟着大户好致富

说起养雁鹅,刘丙森一家可谓 “近水楼台先得月”。自从当地养雁鹅大户刘宝齐在过路塘塘面上养殖了200 多只雁鹅后,住房离池塘仅 500米的刘丙森心里就思绪开了,靠养一头牛一年赚不了多少钱,他也想养雁鹅脱贫,可苦于手头无资金。驻村工作队到刘丙森家调查了解了情况后,除了帮助他家购买30 只幼雁鹅外,还利用他家附近山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又买了两头牛让他养,帮扶他家专项扶贫资金达8290元。

“这个项目好啊,对我来说,养牛有多年经验,养雁鹅跟着大户一起干,也不会亏。”刘丙森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头黄牛按7000 元计算,家里3 头牛,可获利21000 元,雁鹅按每只300 元来算,可获利 9000 元,减除成本,一年纯收入 21710 元,按全家3 口人来算,年人均增收7236元。

和平县长塘镇黄沙村驻村第一书记郑新桥说,驻村工作队注重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主动走亲结对,有针对性地进行脱贫指导,开发接地气、可实行的产业,让贫困户有兴趣干、有能力干,由此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包括刘丙森在内,在当地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全村有20 户贫困户参与了50 亩水果种植基地和雁鹅养殖基地建设,9 户养牛的贫困户发放牛30 头,全村还发放果苗5800棵,肥料约12万斤。

豆腐坊今又开张

相对于刘丙森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对黄沙村下头组贫困户徐华山一家来说,那真是“天下可以掉下馅饼”,没有花一分钱,闲置多年的豆腐坊又开张了。

说起徐华山一家,确实很不幸,全家5 口人,包括户主徐华山在内,有3 人都患有轻重不一的精神疾病。由于疾病拖累,为照顾家人,以前靠做豆腐维持生活的徐华山的妻子徐国庆有好几年都没有做豆腐了。驻村工作队了解了他家实际困难后,申请专项帮扶资金 1 万元帮他家改造了豆腐坊,让沉寂一时的豆腐坊重新开张了。今年55 岁的徐国庆说,这豆腐坊别看不大,一天至少也可赚60 元,照这样计划,一年赚个1.5 万元不成问题。除此之外,驻村工作队还投资 6000 元购买了两头水牛让徐华山家养殖。

与徐华山一家一样,黄沙村圆径组贫困户廖碧祥的儿子也是个精神病患者,且属于狂躁型精神分裂症,需要人照看。上次他发病时打了村里一五保户,光医疗费用就花了1600 多元,严重影响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甚至一度影响了廖碧祥女儿的婚事。在驻村工作队帮扶下,廖碧祥将他送到了市区一家精神病医院治疗,由此,一家人的负担大大减轻了。驻村工作队还帮助申请专项扶持资金1.8 万元,加上廖碧祥自筹的2000 元,帮助廖碧祥养殖了 4 头牛和种植2 亩百香果。廖碧祥告诉记者,他家一年纯收入可达到2 万元,按一家4 口人计算,年人均可增收5000元。

回乡创业天地宽

“扶贫措施这么好,回乡创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采访中,今年32 岁的黄沙村中二组返乡村民林新庆如是说。他以前在东莞务工,去年年底返乡搞种养。驻村工作队帮扶了专项资金24470 元,帮助他家养殖黄牛 6 头,种植百香果2.5 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村里种植大户徐名鑫种了15 亩百香果,从6 月份通过网上销售,卖了近2500 公斤,价钱最高卖到每公斤16 元。林新庆说,这给了他很大信心,也想通过网上销售百香果。他测算说,百香果年平均亩产1000 斤,按市场价每斤4元来算,预计收益可达到1万元。

不仅如此,黄沙村东庄组一个叫片山的地方有600 亩桉树林,驻村工作队计划改种300 亩发展油茶,由村委与种养大户共同投资开发,剩下300 亩由大户承包种植猕猴桃。全村将以此为基地,再种植100 亩猕猴桃,每亩由驻村工作队补足1000 元。最近,在谈到精准扶贫时,深圳福田区派驻和平县工作组组长、和平县委常委叶汉辉肯定了黄沙村的产业帮扶措施,认为工作组及各驻村干部从最有把握避免风险的项目抓起、从最简单有效且花小钱办大事的项目抓起、从最能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措施抓起,根据贫困户的需求引导种植、养殖,同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合作社+ 贫困户”“种养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发展具有和平特色的猕猴桃、百香果以及牛、羊、猪的养殖,依托农业产业推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康养等业态在和平生根发芽。

贫困户个个争上项目,脱贫路上各显神通。最近,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第一书记、驻村队长和村两委三驾马车拧成一股绳,在和平县组织的考核中,黄沙村获得了101 分的好成绩,在深圳帮扶的38 条村中名列第一。看来,这绝不是吹出来的,而是一点点干出来的。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欧阳春霞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黄沙 村民


上一篇:全国百名社长总编聚焦滨海新城南沙 明珠之城华丽启航
下一篇:“绿富双赢”,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