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处处景如画 步步绿意浓

位于市区迎客大桥的桥头公园,片片绿色入画来。300 米可见绿,这是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引人注目的成效。自启动创园工作以来,河源对照“创园”标准,不断提升公园绿地覆盖率,先后建设了客家文化公园、东江湾公园等一批休闲娱乐场所。一大批新公园的建成,让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市民户外休闲娱乐空间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陈仕平 吴奕镇 摄

阅读提示:

“在家推窗见绿,出门步步赏景”,昔日的美好愿景如今已完整地呈现。河源素有“客家古邑· 万绿河源”的美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自创园以来,我市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步步见绿、处处有景,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市政府大院屋顶绿化工程成效明显。

客家文化公园生态湖。

倾力打造一座公园城市

“园中建城、城中建园、人在园中”,自 2007 年成功创建广东省园林城市以来,我市城市绿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正逐步打造公园城市。当前,我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498.9 公顷,绿地面积 1388.7 公顷,公园绿地面积406.8 公顷,绿化覆盖率41.51% ,绿地率 38.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8 平方米,三大指标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自2009 年开始,我市即着手公园城市专项规划,按照“一环、二轴、多点、网格化”布局。一环,即桂山、梧桐山、笔架山等城市外围绿地构成的环城生态绿地;二轴,即新丰江、东江沿江岸线组成的以景观、旅游、休闲、生态为主的城市景观轴线和生物通道;多点,即镶嵌于城市中的30 个大型“骨架”公园;网格化,即以河流绿化带、道路防护林、林荫大道等“绿色廊道”为脉络,以休闲公园、花园、小游园为节点的网格化绿地。


七寨湖公园绿道。

笔架山金色毛笔。

今年,我市新建了双塘公园、南湖公园等10 个公园,改造了茶山公园、笔架山公园等17 个公园。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区共有公园76 个,小游园遍布大街小巷,达到了“250 米见绿,500 米见园”目标,让市民实现了“出家门就进公园”的梦想。各类公园绿地分布均衡、功能完善、服务设施齐全、品质优良,已然成为了市民和游客观赏、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我市还按照“一路一树、一路一景”建设特色景观的要求,在近几年内完成了迎客大道、滨江大道、文昌路、永康大道、永和路、沿江路等30 多条城市道路的新建和升级改造项目,并高标准实施了道路配套绿化工程,改善了道路景观环境,营造了“十里杜鹃迎宾朋”“五里秋枫绿槎城” 等特色景观路。同时,对全市主次干道及内街小巷补植路树,把绿色延伸到各个角落,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主、次干道为骨架的绿色生态廊道。

根据《河源市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我市营造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连通便捷、惠及民生的省立-城市绿道网体系,目前文化公园段、东江湾公园段、客家文化公园内、鳄湖环湖段、七寨湖公园等 15 条绿道的相关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成,其他路段的相关配套设施正在进一步优化完善。绿道串联了城乡绿色资源,与公交、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相衔接,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游憩健身、绿色出行的场所和途径。

在创园中融入客家人文历史

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南越王赵佗担任龙川县首任县令以来,已有2200 多年历史,是客家人开发岭南最早的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客家文化,使得河源独具魅力。住建部专家在指导河源创园时曾说道,河源地处南方,树多不是优势,要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中融入客家人文特色。我市严格落实专家意见,在创园建设中充分融入客家历史文化、人文风俗。

在近期笔架山公园的改造升级中,我市“起底”笔架山的背后故事,在山中大石上雕刻了一支长达12 米、宽1.5 米的巨型金色毛笔。“笔架来龙三指峰,峰明笔贵此山中。谁人折桂状元名,世世代代在朝中。”根据历史传说,笔架山是一个风水宝地,谁能得到此地,谁人就能折桂入朝。除此之外,客家文化公园的细节设计也处处体现了客家风俗。在客家文化公园的客家先贤雕塑四周,安装了十盏凤凰灯,寓意 “凤凰起舞送先贤”,既表达了客家人对先人的尊敬,也借助凤凰这一神话传说宣扬了先人精神。而客家文化公园里的花朵多为红色,象征着客家人民热情、坚韧的品格,也寓意了生活红红火火。类似这样的景观无处不在,城市中满溢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氛围。

推进绿色城市、人文城市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我市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融入更多客家文化元素,同时注重保护老街区、老建筑,加快城市老旧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内涵品质。让城市居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共享“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生态文明福利。

海绵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河源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多,尤其是夏秋季节,降雨频繁,因此,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我市建设园林城市、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选择。在创园过程中,我市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创园的重点、亮点工程来抓。截至目前,河源市海绵城市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东江湾公园就是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程。公园中的植草沟、汇水沟、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等都是海绵体。广场、小路、绿道、停车场等区域面层铺装均采用透水自然石、透水沥青、透水砖、植草砖等透水材料,极大提高了雨水滞留调蓄作用。排水系统用的是生态水草截水沟,可对雨水和污水进行过滤,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此外,东江湾公园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保留了原有的沙洲,在沙洲上留出内河道,并通过亲水栈道进行连接,市民可以通过这些栈道实现亲水之旅。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原则,立体绿化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 “主力军”。目前,我市完成了市区、源城区等机关单位建筑物的屋顶绿化,市妇幼保健院内的环保处理房,九重门、大同路、新风路和滨江大道 4 个公厕以及市二小垃圾中转站,九重门垃圾中转站等的立体绿化建设项目,铺设“绿地贴”2 万多平方米,立体绿化面积1000 多平方米,使之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众人拾柴火焰高”,创园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广泛参与。创园以来,我市举办了各种主题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的创园氛围,令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参与到创园中来。自2013 年义务植树节开始,连续五年社会人士及企业认种、认养公德林50 万平方米,通过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市民的 “爱绿”“护绿”意识更强,参与创园的热情更加高涨。

本报记者 杨容 见习记者 凌敏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工作成效


上一篇:创文,让城市更具文明魅力
下一篇:市民七嘴八舌话创文创园 公园多、环境好、幸福指数高……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