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七嘴八舌话创文创园 公园多、环境好、幸福指数高……
阅读提示: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每天一大早,市区客家文化公园总是热闹非凡,总有那么一帮早起的 “常客”,爱到公园里唱唱歌、散散步、打打太极,神清气爽地开启一天美好的生活。今年80 岁的赖秀香就是这群“常客”中的一位。一大早,赖秀香就和歌唱团里的伙伴们来到客家文化公园,一首《走进新时代》唱得中气十足,让路过的市民纷纷赞叹不已。赖秀香在客家文化公园唱歌已经有两年了,这让她结交了不少朋友,也让她的晚年生活过得和和乐乐。“以前给我们唱歌的地方少,现在到处都是漂亮的公园,随时可以唱,真好!”
“推门见绿,出门入园”。这是河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之一。自创园以来,我市不断提升城市“五化” (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文化)水平,以创园为目标,坚持不懈,开拓创新,全方位、立体式提升城区景观、公园绿地以及市政道路设施等,为百姓带来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这里,让我们看看市民们对河源创园以来的变化都有些什么看法。
客家文化公园里,市民经常结伴在树荫下唱歌。
支秋珠 湛江人河源物流企业职员
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
今年6 月,在河职院毕业的支秋珠选择留在河源工作,在河源上学的3 年时间里,让她深深感受到河源的美。“河源这几年变化真的很大,环境变好了,尤其是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完成学业之余,支秋珠一直积极参与河源志愿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她与本地的志愿者结下了深厚情谊,被河源市民的热情感动、为河源的改变欣喜。
刘福珍 福建人河源儿童网编辑
河源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相比以前来的时候,现在河源的绿化做得越来越好了,交通更便利了,生活更舒适了。”刘福珍是一名“新客家人”,在河源生活了仅仅3 个月时间,在2016 年10 月、2017 年5 月,刘福珍曾短暂地来过河源游玩。“前两次来河源,让我知道河源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生活节奏比较缓慢,是一个宜居城市。”为此,刘福珍来到河源工作、居住。
客家文化公园整洁靓丽的环境备受市民青睐。
陈旺樟 韶关人河职院在校学生
环境和人文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刚来的时候感觉河源挺一般的,跟我们家乡也没什么大的不同。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后,感觉变化真的很明显。首先,环境变好了,就像客运站,现在整洁有序,进去之后非常舒适;其次,人文素质上也有提升,现在人们违反交通规则、乱丢垃圾等现象都很少见到了。”陈旺樟因为上学的原因,在河源生活了一年,在这一年里,她深刻感受到了我市创文创园带来的好处。
杨惠琪 河源人深圳长江家具公司职员
太平古街体现了客家古邑的韵味
杨惠琪是本地人,毕业之后到深圳工作了两年,今年初调回了公司在河源设立的分厂。这两年里,每次回家来,都让她感觉“一次一个样”。“特别是太平古街的改造,我觉得特别好。以前河源没有这类特色街道,让我感觉很遗憾。现在的太平古街古香古色、韵味十足,不管是对于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会是一个绝佳的去处。”
王献 河源人退休家庭主妇
跳广场舞锻炼身体的人多了
王献是忠实的广场舞爱好者,每天晚上都会带着音响播放器,到客家文化公园跳广场舞。王献退休后就喜欢上了跳广场舞,现在已经跳了五年了,因为她的舞跳得好,舞友都喜欢称她为“王老师”。“现在的跳舞场地比起以前有了更多选择,公园随处可见了,跳的人也越来越多。”王献觉得,跳广场舞的人多了,也说明市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除了为一日三餐奋斗,大家都开始更多地关注健康,注重锻炼身体。
谢益鸿 河源人销售业务员
不文明行为减少,交通秩序变好
虽然工作有两年的时间了,业务方面也有不错的成绩,但谢益鸿还是坚持天天骑自行车上班,践行着“绿色健康出行”的理念。因为每天骑车都能观察到河源创文创园以来的新变化,他认为自己对河源的改变还是很有发言权的,“我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交通秩序,不管是摩托车还是小轿车,随便插队、变道、加塞等不文明行为少了,上下班塞车的情况也少了很多。”此外,谢益鸿表示,以后会继续绿色出行,也尽量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加入,让我们共同的家园变得更美。
黄应昌 河源人服装个体户
旅游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感
河源作为旅游城市,近年来到河源来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这让从事服装经营的黄应昌生意也越发红火。“以前都是做本地人的生意,现在经常也会有其他地方的游客过来买衣服,珠三角的、外省的都有。”对于河源的这些变化,黄应昌也是赞不绝口,“像以前河源最出名的景点就是一个万绿湖,现在还有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万绿谷等等,不仅能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收入,也让我们老百姓对自己的家乡更有自豪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黄奕环 河源人河源市二小老师
下班后有了更多好去处
自从毕业后回来河源上班,黄奕环对在家乡的生活越来越满意。下班后,黄奕环有时会到全民健身广场运动,消除一天的疲劳,有时也会约上几个朋友,到东江湾公园骑车散步……“现在河源多了很多可以健身休闲的公共场所,让我们下班后有了更多的好去处,不然我可能更多时间都会在室内呆着。”黄奕环觉得,这几年政府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加大,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感觉老百姓在河源生活的幸福感都增强了许多,希望借创园的东风,能让河源变得更美丽。
谢美旋 河源人家居品牌店长
博物馆让更多人更了解河源
虽然是河源人,但从小在连平县长大的谢美旋对市区并不了解。今年6 月她从深圳调回河源分店上班,让她有了更多了解河源市区乃至整个河源的机会。“参观市恐龙博物馆让我大开眼界。”谢美旋参观完市恐龙博物馆后,表示更加了解河源的风俗文化,知道河源不仅是中华恐龙之乡,而且恐龙蛋化石数量还是世界第一,非常自豪。
袁瑞英 河源人退休老人
老人心里很高兴
“我时常去散步、爬山,每天都很开心。”袁瑞英今年将近60 岁了,精神非常好,如今已经退休的她休闲娱乐生活非常丰富。对于河源的变化,她十分感慨,“我一直都非常关注河源创文创园,尤其是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完善。我家婆和老母亲都已经八九十岁了,腿脚不太好,现在我常常带她们出去走走,告诉她们河源的变化,她们比我还高兴!”
本报记者 谢素婵 杨容 见习记者 凌敏
上一篇:处处景如画 步步绿意浓
下一篇:交通违法减少 文明素质提高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