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我市现有在册精神疾病患者16000多人 关爱精神病人,从加大救助开始

精神病是大多数人不愿提及的词汇,但和其他 疾病一样,精神疾病也是可以得到治疗的,患者治 愈后恢复得好甚至可以回归社会。数据表明,目 前我市在册的精神疾病患者就有16000 多人。而 每一个精神疾病患者家庭,都有不愿意提及而又 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与压力:四处求医、防止患者从 家里走失并对别人造成暴力伤害、被别人戴着有 色眼镜对待……

12月前,市精神卫生中心将投入使用。

前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市、区残联等部门联 合开展“共享健康资源,共建和谐家庭”主题宣传日 活动。昨日,记者分别走进我市部分精神疾病患者 家庭、精神病防治院,听患者家人及医护人员讲述 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关注精神疾病患者未来的生 存之道。

我市现有在册精神病患逾16000人

据源城区精神卫生防治所 精神心理科主任杨燕介绍,目 前我市在册的精神疾病患者 有16000 多人,在管的精神疾 病患者有15000 多人,还有不 少病患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 登记在册的。

据杨燕介绍,在这些病患中, 不少都是六大重性精神疾病(即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 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 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 迟滞),其中,精神分裂症占了78% 以上。而造成这些精神疾病的原 因,多是遗传、生存环境、性格等 所导致,且精神疾病不易治愈,病 情容易反复,大多需要长期服药 才能有效控制。

一个普通家庭,如果有一个精 神疾病患者,就是一个沉重的负 担。特别是容易肇事肇祸的高 风险精神病患,不仅影响家庭生 活,还会影响社会公共安全。为 了落实好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 救助工作,去年,我省出台了《关 于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 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一 名高风险精神疾病患者将由一 名监护人、两名协助监护人共同 承担监护责任,并对监护人进行 补助。据悉,我市对高风险精神 疾病患者监护人的补助为每年 3000 元,一般精神疾病患者监护 人的补助为每年1000 元,其中, 补助还包含了100 元的保险费 用,用于病患肇事肇祸后可能产 生的赔付。另外,为了让病患降 低肇事肇祸率,我市还将拨200 万元在全市进行免费发放精神 疾病药品试点。

家庭为精神病患撑起一片天

住在源城区上城街道下角社 区的阿阳(化名)今年已经40 多岁, 是一名有着20 年病史的精神疾病 患者,至今未成家,如今只能靠60 多岁的母亲黄女士照顾他的生 活。黄女士为儿子阿阳的付出,远 远比其他家庭的母亲多,因为儿子 的精神疾病,这份母爱也显得更加 伟大而脆弱。

黄女士告诉记者,年轻时她与 丈夫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20 多 年前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彼 时丈夫也患病在身,家境十分贫 困。小儿子阿阳因为生活压力、 家庭原因等,开始出现自言自语、 不愿出门等状况,到1995 年病情 严重,最终被诊断为精神疾病。 由于丈夫身体患病,黄女士只能 一个人带着阿阳到广州、深圳等 地看病,而医疗费给他们一家带 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儿子患上精神疾病后,除了 有经济压力,黄女士也要在家看 住阿阳,生怕他走失。“他有时候 发病会拿起刀来,没有办法,我也 不敢出去工作。”黄女士说,经过 多年的治疗,加上国家对于精神 疾病治疗也出台了不少政策,阿 阳的病情如今恢复良好,不过还 是在吃药,每月需要三四百元购 药。前段时间,由于精神疾病药 物的副作用,阿阳的手出现了并 发症,到医院治疗也花费不少 钱。面对患病的儿子,黄女士的 这份母爱着实不易。

到明年底每个县区要有公办精神专科医院

与其他疾病不同的是,精神疾 病所用医疗设备、条件要求更高。 为了进一步加强精神障碍的预防、 治疗、救助和康复工作,推动全市 精神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今年4 月 份,我市出台了《河源市精神卫生 工作规划(2016-2020 年)》(以下称 《工作规划》),要求到2020 年,形成 政府组织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 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家庭和单位尽 力尽责的精神卫生综合服务管理 机制。建立健全与我市经济社会 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精神卫生预防、 治疗、救助、康复服务体系,基本满 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

根据《工作规划》,2018 年底 前,我市所有县区至少建有一间公 办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或慢性病 机构建设有床位的精神专科。 2020 年底前,全市精神科编制内床 位数达到每10 万人口不低于28 张。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相关工作; 在医疗队伍方面,全市每10 万人口 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不低 于3.8 名,各乡镇(街道)卫生院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一名 专职精神卫生防治人员。

另外,《工作规划》还要求,到 2018年,所有中心乡镇(街道)建有精 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到2020年,所 有乡镇(街道)建有精神障碍社区康 复机构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康复工作,50%以 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1+2+6+3”培养50名转岗精神科医生

虽然精神疾病患者数量逐年 增加,但是具有执业资质的精神科 医生却非常匮乏。据杨燕介绍,目 前我市平均每10 万人才有1.57 名 精神科医生,与国际平均10 万人拥 有精神科医生3.96 人相比,精神医 学人才严重不足;同时,我市平均 每10 万人只有22 张精神科床位, 医疗条件严重匮乏,已无法满足病 患的需求。

为改善我市基层精神卫生资 源短缺的现状,今年2 月底,我市举 办了精神障碍管治培训班,培养50 名转岗的精神科医生,加大人才队 伍的建设,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严 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发 生。为培养高水平的精神科专业 人才,我市还与深圳康宁医院合 作,实行“1+2+6+3”制度,即转 岗医生先到深圳康宁医院学习一 个月理论知识、进行两个月实践, 再到我市4 个精神专科医院(源城 区精神卫生防治所,龙川、连平、和 平精神康复中心)轮岗实习6 个月, 最后再到社区实习3 个月,最终完 成转岗培训,才能拿到结业证书。

原本在紫金县人民医院神经 内科工作的黄广青是这50 名转岗 医生的其中一员。对于转岗,一开 始他是拒绝的,因为与内外科等同 行相比,精神科医生的工作枯燥而 充满风险,还备受偏见。而经过几 个月的培训,现在在源城区精神卫 生防治所轮岗实习的黄广青对精 神科医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现在的工作就是每天跟着老 师去查房、管理患者,跟患者聊天 了解病史,再看看要怎么对症下 药。”黄广青介绍,他在源城区精神 卫生防治所的老师是主治医师叶 姜兰,虽然已经怀孕7 个月,但她每 天依然在岗位上忙碌,“希望市里 能多培养一些精神科医生人才,减 轻一些我们的负担,也能给患者提 供更好更专业的治疗,帮助他们摆 脱精神疾病。”

市精神卫生中心将于12月前投入使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我 市公办、正在完善配套中的河源市 第二人民医院(河源市精神卫生中 心),目前开业工作正在紧锣密鼓 地筹备当中。据该院临时负责人 刘永鑫介绍,预计12 月前,这所专 门开展精神疾病治疗的医院将正 式投入使用。

据悉,河源市第二人民医院位 于源城区源南镇白田村山子尾(七 寨湖公园旁),占地面积3 万多平 方米,首期建筑总面积13000 平方 米,住院大楼、综合楼、医技楼、后 勤保障楼、食堂均按照三级专科医 院标准建设,病床300 张,设置精 神科、心理科、康复科、中医科等, 并将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医 养结合、身心结合、康健结合”的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建设一 批特色鲜明的专科,特别是在失眠 症、焦虑症、抑郁症等领域形成诊 疗优势。

刘永鑫表示,目前医疗团队 部分专家、医护人员已经到位, 投入使用后将承担着全市精神 卫生的预防,精神、心理障碍的 规范化治疗,对全市精神卫生工 作进行业务指导等重要公共卫 生职能。

本报记者 吴奕镇 谢素婵

 



相关热词搜索:精神疾病 病人 患者


上一篇:助力制造业强国梦想 奏响“新蓝海”时代强音
下一篇:给你的“钱袋子”加把锁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