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隐匿于清代文坛的披雪瀑
择一假期到桐城踏春
寻觅隐匿于清代文坛的披雪瀑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我拜读了桐城派代表人 物,清代文学家姚鼐先生的作品《观披雪瀑记》,文中对 披雪瀑布的描写生动细腻,也将瀑布的雄姿描述得淋 漓尽致,使人有身历其境之感,而这些一直令人向往。 那天趁着春季气温渐暖,万物复苏之际,出门踏春。
姚鼐先生笔下是这样描写这道“披雪瀑布”的:水 源出乎西山,东流两石壁之隘,隘中陷为石潭,大腹合 口若罂,瀑坠罂中,奋而再起,飞沫散雾,蛇折雷奔,乃 至平地。可惜初春的水流并不是很大,那种“飞沫散 雾”的景观我是没有看见,倒是春雨浇润的峭石让此景 显得有点妩媚清新。
披雪瀑布位于合肥桐城市区城郊不到十公里,有 水泥乡道直通到景区门口,顺着路牌指引来到景区门 口,门口是敞开的,简单的景区门口一块巨石上刻着 “披雪瀑”几个描红大字,这与那些大牌坊题大字的景 区比起来,显得更古朴幽静,而且低调。
行走于披雪瀑布景区内
披雪瀑布景区位于两山中间的峡谷 中,道路也并不宽敞,石板铺设的路面有 几分复古的味道。入门口不远就可以听 见瀑布的轰鸣声,而转角便是“披雪瀑”。 沿着瀑布旁边的石阶向上,不高,就来到 瀑布顶,流水冲刷后的石面显得特别圆润 光滑,也留下了一个个水臼。
要不是旁边放置着一块石碑,还真不 容易留意到这里竟然还留有北宋先人留 下“到此一游”的石刻印记:敷阳王孚信 道、建安陈信臣、荣阳张晓子厚、合淝皇甫 升。绍圣而子正月甲寅。古人素来喜欢 题壁斗诗,一方面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书法 造诣,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诗词来彰显才 华,而像这种“到此一游”式的标记,或许 最早出现在这里。
石板路到了瀑布顶后戛然而止,一条 乡野小径若隐若现,而此时的景区空荡仅 我一人,看着天色尚早,山谷中春天的气 息浓郁,便顺着这小径继续往里走。
小径旁的小溪水缓缓而流,轻柔的流 水声中偶尔会夹杂着几声虫鸣鸟叫,让此 刻的山谷显得更加幽静。
还没长出嫩芽的树枝依然显得有点 形只影单,地上铺满了落叶,此刻能听见 春天脚步声的或许就是溪边的几丛绿草。
突然看见山涧中一树樱花开始盛放, 我一直怀疑这是人工刻意种植在这里的, 然而,我环视周围,仅此一棵,而它的根部 也是深扎在溪涧下面的石缝中,它应该是 棵“野樱花”,没有陪伴,今天只好在这里 悄然盛放。
虽然是乡间小道,但应该是曾经铺设 过碎石细沙,即使雨天湿润,却也不会泥 泞,几级石阶帮我轻松地跨过陡坡,没有 人告诉我,这里的“负氧离子”达到什么万 等级,但走在这里,只能用心旷神怡来描 述此刻心情。
我不是桐城人,然而喜欢桐城人的勤 快,几年来行走在桐城市内外,似乎也不 见什么恶人,于是在这幽深之处,我可以 尽情地跟着溪涧的流水一起轻哼细唱。
春日里沿着小径探幽
远远望见几户人家,我赶紧上前,却 发现这只是几间空房子。春天的雨说变 就变,雨势突然变大,我正好可以躲在这 屋檐下。白墙黛瓦的房屋在绿色掩映下 显得非常朴实,门前的地坪整洁无杂草, 应该一直是有人来平整过,但大门的锁却 早已锈迹斑斑,蒙着厚厚的一层灰尘。房 屋前面的田地外边围着一圈石头墙,地里 种植着茶树和油菜花。
房屋前,石坡下的田地里,油菜花长势 不错,但还不见花蕾,而此前,我还在外面拍 了几天盛放的油菜花。或许这正是白居易 先生笔下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 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人总有忘情山水间的沉醉,也不知道 走多远,却突然听见有母鸡觅食散步时发 出的声音,循声,小斜坡上一间瓦房坐落 其中,斜坡边,主人家种植的一排不知名 的花此刻开得正艳。
有陌生人靠近,狗的叫声引出了屋里 的主人,看见我的不约而至,老人家显得 有点惊讶。听说我是路过客人,老人家热 情地把我引进屋里,递上一杯热茶后聊起 了家常。他告诉我这是自家种的茶叶,老 夫妻平时跟小孩住在城里,偶尔会一起回 到这里小住几天,顺便喂喂鸡,养养狗,这 虽然是老房子,但也住了几代人了,也没 怎么修葺过。
我问老人家,这里环境那么好,平时 应该很多人来这里徒步游玩吧?老人家 说夏天的时候会有人,但也不是特别多, 大部分时间,这里几乎没有外人进来。
再问老人家,再往里,可有人家?老 人家说,里面还有一个村子,但村里人通 常不会从这里走,他们村子边有条宽敞的 马路……不敢过多打搅,告别了老人家继 续沿着小径向里走。
前面山坡上看似有几户人家,远远望 去,似乎也不见人影,或许主人家此刻正 在屋内烤火聊天吧……看着天色渐晚,为 了在天黑前返回到景区门口,遗憾折返。
洋光摄客
上一篇:到世界客都——梅县 寻觅客家古建筑
下一篇:婺源李坑游记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