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蛙”需适度,入戏莫太深
最近有没有被一只“蛙儿子”刷屏?这款当红的小清新游戏从日本传来,甚至没来得及制作中文版,但是这并 不能阻止中国年轻的“蛙妈妈”们。透过朋友圈的口耳相传,“旅行青蛙”刷到了APP store 的第一,而在传入中国前, 它最多只排名13。
这款治愈系的游戏,可爱的 画风、萌系的形象极大满足了女 性的审美和喜好。每个登录的游 戏玩家,会得到一只萌萌哒的青 蛙。玩家要用收获的三叶草作为 货币,购买游戏中的各种食物,用 来喂养青蛙。
和大多数游戏不一样, 这款 手游没有竞技对抗, 青蛙的行为 是完全无法预测的,不是在外旅 游,就是在房间里面看书学习。 玩家无法直接影响游戏的进度也 无法和青蛙有直接交流, 能做的 除了收割院子里的三叶草给蛙兑 换旅行便当和设备, 剩下的只能 默默等待蛙回家和旅行寄回来的 照片和特产。正是这款单调的游 戏刷爆了朋友圈,在杭州,甚至有 玩家包下整幢楼,打出巨幅“ 寻 蛙启示”。
据说,“旅行青蛙”游戏策划之 初是主打女性市场,赋予女性玩家 很强的角色代入感,情节设定投射 出真实生活中的亲子文化。不少 网友表示,“终于明白了父母的心 情”。当青蛙在家的时候,玩家希 望它赶紧出门玩,然而它出门很久 未归,却又担心它是否离家出走 了,这和当父母的心情简直是如出 一辙啊!
“旅蛙”走红的真正原因可以 与时下最兴的“佛系”青年拉上关 系,你看,这只小青蛙也相当“佛 系”,青蛙自主决定何时出门旅行、 去往何处,并不会因为玩家买了最 贵的口粮、最高级的帐篷,就改变 自己的“心意”。
蛙的“佛系人生”, 对于高压社 会中的年轻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生活状态,养蛙过程可以被视为内 心情感的寄托,而在社交平台上“晒 蛙”则是一种寻求共鸣的驱动。
正如部分玩家所说,这只没有 太多表情的青蛙,从另一个角度来 说,也像玩家自己。一方面,小青 蛙“不羁爱自由”,旅行全靠一时的 心意,不受太多牵绊,随心所欲。 另一方面,青蛙出门在外,也会体 会到世间冷暖,也明白哪怕疲惫不 堪,还有一个温暖的家。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只“ 虚 拟”小青蛙击中了“空巢青年”的 心灵痛点,起到抚慰心灵、减轻压 力的效果,但要警惕莫过度沉迷 游戏。
从排解孤独情绪的角度出发, 寄情于这种“佛系宠物”获得的满 足感和成就感,远远不如养一只真 实的伴侣动物。主人与猫狗等真 实的宠物之间,可以有眼神的交 流,能触摸到宠物,有时主人能教 会宠物一些动作,看到其“成长”的 经过,会产生成就感。而在“旅蛙” 游戏中,主人的情感投入是“一头 热”的,即使能收到小青蛙寄来的 明信片,这种情感的反馈依旧比不 上主人的投入。网上流传的玩家 日记,更多地属于玩家的自我陶醉 和自我催眠,“开心就好”,但这种 情感的热度未必能持续。
在虚拟世界“佛系养蛙”,固 然可以让人获得一些安慰,排解 孤独寂寞的情绪,但是,再有趣的 游戏,也替代不了身边真实可触 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有道是:养 蛙需适度,入戏莫太深!与其在 游戏中感动自我,体验亲情,享受 友情,不如暂时放下手机,给在远 方的亲朋好友打一个电话,报一 声平安,或是攒好假期,背起行囊 去旅行一趟,用眼睛、相机来记录 真实的美景。
郑婷影
上一篇:春运开始了
下一篇:扭曲的是文化,摧残的是灵魂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