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正月里来娘酒醇,约吗?

临近年关炙酒忙,河源乡间青烟袅袅。笔者近期踏访和平合水兴径村,乡间几座老围屋前,炊烟微起,几位客 家阿婆用稻秆和谷糠围成火堆,搬出黑呼呼的酒坛“炙”酒,迎接春节的到来。个个汗水淋淋,脸庞也被熊熊火焰映 得通红,然无不兴高采烈,那种幸福满足感,酿在了那甜甜的娘酒里,化为浓稠绵甜、清香四溢的琼浆。

一杯娘酒,亦温亦烈客家 情;一杯娘酒,传承千年客家 情。娘酒起源于何时,难以考证, 但至少在晋代,南方已流行老 酒。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上: “ 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既 漉,候冬陂池水竭时,置酒罂中, 密固土。瘗于陂中女将嫁,乃发 陂取酒,以供宾客,谓之女酒。其 味绝美。”

娘酒其实是黄酒的一种,即 是用糯米酿制的,沿袭传统的黄 酒酿造工艺,未蒸馏的酒水。黄 酒是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酒种, 《幼学琼林》中记载:“其味香芬甜 美,色泽温赤,饮之通天地之灵 气,活经络之神脉,尤适健身养颜 之益也。”

“每一滴娘酒,都蕴含着客家人 千年的智慧。”客家妇女勤劳能干的 品质在酿酒技艺上得到了最好的诠 释。在旧时,河源几乎家家户户的 客家妇女都会酿造客家娘酒,而每 家的娘酒味道各有千秋,不尽相同, 远行的游子不管离家多久,回来总 能一口尝出母亲酿出的那个味道。 如果有人说某家女主人酿的黄酒 好,那是对她的一个极美赞誉。

客家有云:酿酒做豆腐,无人 敢称老师傅。即便酿酒几十年的 阿婆,每一次做酒,都不敢大意。 因为稍不留神,酒就会变酸、酿制 失败,酒的味道就可能发生变化, 故而没人敢“称孤道寡”。其实,同 一个人每一次做出来的酒也有细 微的差别,整个酿制过程隐藏着许 多尚未成规的细微技巧。酿酒于 无声处传承的工艺,默默承载着客 家人的工匠精神。

在客家地区,逢年过节,妇女 们都要在自家的灶头和院子里做 娘酒,妇女们也喜欢拿出来比较 手艺,如果谁家的酒做酸了,会遭 讥笑。

客家人好客,常用锡制酒壶装 酒,一壶有三斤左右,有客自远方 来,便会拿出娘酒招待。娘酒醇 香、爽口、易饮,喝到一定量时,酒 意微微,脸上放光,五脏六腑似温 水沐过,暖烘烘、热融融,飘飘然然 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所谓“微醺” 境界,大抵不过如此。客家妇女以 酒为“媒”,实现和谐持家。农忙劳 作回来,一杯娘酒解渴又解饥;等 待男人,温壶酒、抄盘菜,以温存抚 慰丈夫闯荡的艰辛;招待亲友,一 坛酒、一桌菜,在热烈的话题中感 受主人家的手艺;祭拜祖宗,筛九 碗娘酒,奉三牲贡品,告慰祖先、祈 福全家。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恬淡而又 温情的生活方式难得。很多时候, 我们需要的只是一壶老酒,一碟青 豆,三两知己,促膝而谈而已,而客 家人的习俗和娘酒,很大程度上可 满足这一愿望。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 是酒香”。如今,尽管槎城酒类品 牌林立,然在乡间客家人亲朋好友 间依然会在春节前相互赠送上自 家酿的酒。客家人的生活离不开 娘酒,逢年过节,婚嫁喜庆,必用客 家娘酒。娘酒更是留住舌尖上的 客家乡愁,在一些游子记忆深处, 对家乡印象深刻的便是娘酒,那就 是家乡的味道。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 万古愁。”客家娘酒,那客家人难于 割舍的爱。唯愿,在尊重传统文化 的今天,客家娘酒这一古老的工艺 能在现代生产中大放异彩,通过市 场更大范围地摆上宴会桌、传到五 湖四海,让那一抹客家情得到更大 范围的传播。

张涛

 



相关热词搜索:里来


上一篇: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下一篇:点灯,更要“点亮”民俗文化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