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识支撑的实践才更有底蕴
近日,某高职院校创业学院副院长的一段讲话视频在微博上热传。视频中,他说,在学生的创业路上,学校的政策是非常给力的,在政策推出之前,有一个学生,他因为创业,7门课不及格,到最后学校研究给他如期毕业。不光如此,学校还推荐其为省级优秀毕业生。
一
此事在舆论场引起讨论,网友持两种看法,支持该院长观点的网友认为:“每个人追求不同”“学历已经拼不过别人,难道还不允许学生自己创业赚钱?”……这部分网友认为“实战更重要”。而反对这一观点的网友则认为:这是在“误导学生”,他们表示不理解,“难道读了这么多年书只是为了创业?”
针对网友的议论,副院长回应称,在创业学院,我们认为学业好当然是好学生,但是他(她)创业好,我们认为是更好的学生。他还说,“学生可以用创业的业绩来申请某些课程免修、免听,甚至免考”。
笔者理解该学校的本意,该学校推崇的是,学业好当然是好学生,只是不必过于苛求学习成绩,因为在实践层面表现优秀的也是好学生。这种思维没毛病,甚至对传统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刻板认知也是一种挑战,甚至是颠覆。
二
但是,挂科7门还被推荐省优秀毕业生,这就不值得推崇了。
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不利于个人长远发展的。学生的本职是学习,我们不可否认报道中那位副院长所提到的学生在创业上取得的成功,但是这个成功却无法掩盖他在学业上的不足。我们常说在大学更重要的是学到一些能力、一些技能,虽然成绩无法代表一个学生的整体能力,但成绩始终是衡量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是不应该被完全忽视的。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挂科7门,至少意味着相关学生的基本学识基础有明显缺失,从这点看,不管他是否是个成功的创业者,但至少他一定是个不合格的学生。此外,因为创业成功,挂科7门也能推荐省优秀学生,这明显与现在所提倡的“全面发展”有所偏离。
学业和创业究竟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也许没有标准答案。但上升到学校政策层面,最好能达到学业和创业两者的兼容和平衡。所以,鼓励学生创业没错,但不意味着学校可以无所阻拦地开绿灯,应尽可能平衡创业与课业之间的矛盾,让课程学习更能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才能最大程度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三
成才的路径从来就不是固定的,也不只有一条,推崇人才的多样化、类型化发展是科学的思路。但这并不是盲目激进,鼓励学生创业,推动学生创业,可以追求适当的激励与放宽政策,但一定不要“顾此失彼”。
也就是说,实践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知识作为基础的实践并不能长久,没有丰富的知识就想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是不太可能的,没有哪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是在从学习一个又一个简单的公式定理而在实践中迸发灵感而最终成功的,也没有哪个音乐家不是从简单的音符学习而最终谱写自己的伟大篇章的。
不管是学生还是学校,都应该知道,丰富的知识是实践成功的基础,只有丰富学识支撑的实践,才更有底蕴和内涵,才能成就更好的人生。
郑婷影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