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掀起“爱心冰箱”风
高温酷暑,北京街头首个“爱心冰箱”现身东大桥地铁站外,为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和交警免费提供西瓜和冷饮。爱心冰箱发起团队称,目前已有不少市民联系想要捐水,他们会在北京街头设立更多“爱心冰箱”,帮助辛苦的劳动者度过炎炎夏日,目前,这阵“降温公益”风席卷全国。(7月30日《北京晨报》)
冰箱也可以很“温暖”
在河源,“爱心冰箱”风早在去年春天就刮起来了,贴着“食物免费领取”标识的冰箱虽然只是提供一个免费的面包和盒饭,但是对于需要它的人来说,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温饱,还可以感受到社会的大爱无声。
“爱心冰箱”又叫作分享冰箱,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民间慈善模式,在全面各地有不同的操作方式。然而,在“爱心冰箱”的运作过程中,不少地方经历了成长的烦恼,一人多拿、占用公共道路、存在安全隐患等,这些都是困扰“爱心冰箱”行稳致远的问题所在。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不能无视“爱心冰箱”背后所体现的价值意义,而是要克服障碍,让更多的爱心商家和热心市民加入这个行动,传递正能量。世界有寒冷和风雨,也有阳光和彩虹,爱心冰箱,让这个世界更温暖。
郑婷影
爱心不应有断档期
今年夏季,最让人在烈日下倍感清凉的莫过于全国各地陆续出现的“爱心冰箱”。曾几何时,冷漠成了社会的通病,路边老人摔倒大家不敢扶,有人跳楼围观者却起哄嘲笑……而“爱心冰箱”在给劳动者带去夏日清凉,缓解夏日酷热的同时,也唤起了社会本就应有的正能量,社会需要更多像“爱心冰箱”一样的善举。
但是,不少投放的“爱心冰箱”却处于无人看管状态,也偶有一人多拿、哄抢爱心食物等现象发生,如此一来,真正需要的群体,很难真正得到实惠。其实,我们的社会不缺乏正能量,缺乏的是如何让“爱心冰箱”式的公益慈善活动坚持下去,不至于让公益活动“走偏”或是出现断档期。无论是投放机构、公益组织或是政府部门,都应该在实践中整合资源,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只有让社会爱心不被“侵占”,才能将公益常态化开展,让公益成为社会文明的主旋律和最美的风景线。
彭茂洋
“爱心驿站”需众手捧月
全国掀“降温公益”风,北京街头首现“爱心冰箱”,网上一片叫好声。其实,若论爱心,槎城市民有过之而无不及,四年前“爱心驿站”就曾在槎城刮起了“公益”旋风,其火热之态丝毫不亚于“爱心冰箱”,然四年过去,“爱心驿站”却还是籍籍无名,令人唏嘘不已。
上善若水,大爱无声。四年前,由河源晚报社联合市文明办、市福彩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为环卫工人打造“爱心驿站”,有105家爱心商家参加,遍布全市近50条街道,红火一时。然创一个公益品牌很难,更难的是坚持。当前全市人民正共建“两个河源”,打造人民幸福“心城”,慈善公益品牌作为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丢。唯有如此守住慈善的本真,公众的爱心才能走得更长远,社会心态才能热乎起来,笔者以为,“爱心驿站”需众手捧月,打造全市慈善公益品牌,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加温鼓劲,要给备受关注的公益群落,注入滚烫的“热流”!
张 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