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产品泛滥伤了谁
“奥妙”变“奥纱”“蓝月亮”变“蓝月壳”……成立未满3年就成功赴美IPO的拼多多,在短暂的风光过后陷入舆论漩涡。连日来,关于拼多多销售山寨名牌的质疑不断发酵,其商业模式的弊端也被置于聚光灯下。
对于拼多多上山寨产品众多,有人以中低端消费人群居多来解释。拼多多创始人黄峥也说:“我们的核心就是五环内的人理解不了。”但是,人均收入低、学历低、住在“五环外”的人,真的是山寨产品泛滥的理由吗?
一
“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这段广告里的“洗脑神曲”,让很多人对这款“三亿人都在拼”的APP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真的“拼着买”更便宜吗?其实并不是,也许你“拼多多”上看好了商品,也为价格而庆幸能省下一笔。然而,到手后,一看,傻眼了,“蓝月壳”“小米视界”“创维先锋”“云南中药牙膏”“红午功能饮料”“vivi手机”……看着很相似的东西,其实根本货不对版,这些产品俗称“山寨产品”。
近日,有券商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在拼多多家电销售额排名TOP100的商品中,前30个交易日的交易额合计7923万元,销售量13.71万台;涉嫌假冒品牌的商品共39个,这些品牌销售额合计占比57.82%,销售量占比63.37%。换而言之,拼多多上家电销售额的6成来自山寨、假冒产品。虽然统计的只是家电这一单品,但60%的占比也绝对震撼。
二
山寨产品能在平台上泛滥,大行其道,满屏满目都是“碰瓷”知名品牌的商品,作为购物平台的拼多多不可能完全不知情。如果拼多多审核了入驻商家的执照资质,就应该意识到该产品属于山寨产品,那么平台放纵的行为显然存在过错。如果拼多多未审核相关资质而放任商家通过平台销售产品,那么无疑也是存在过错。因此,拼多多平台内部的监管能力,实在是过于苍白和无力了。
今年1月,阿里发布了一份《2017年知识产权年度报告》,指出淘宝的制假售假商家正向微信、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转移。由于近两年,阿里集团花费了巨大的精力用于打假,使得淘宝的审核制度越来越严格,不少大的售假、山寨产品店铺已逐渐放弃了淘宝的店铺,转向了别的平台。
作为阿里巴巴的对手之一的京东,则是从一开始就标榜正品,只卖真货给消费者,并给消费者提供最好且更快速的快递,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也正是京东对产权的坚持,才使得它在消费者心中成为了“正品”的代名词。买正品,上京东,也成为了一时之间消费者的印象。
三
为山寨产品辩护的人,总是说,因为很多山寨产品的使用者居住于三四五六线城市和广大农村,人均收入低、学历低,又想用名牌,因此才受低价的诱惑购买了这些产品。然而,有这些群体的存在就是山寨产品能存在的理由吗?且不说知识产权保护,但说用户体验,就可以感受得到。山寨产品的钱基本上花在包装上,又想价格低廉、又想包装高大上,那就只能在东西的本质上压成本。压缩过成本的产品在使用感上,实在是太差了。不少消费者吐槽,买过一次后就卸载拼多多APP,并不会再购买。可以说,依靠山寨的低价并不能够让消费者获得很多的购物体验,并成为回头客。而那些真正物美价廉的正规品牌商品,虽然是默默无名的小品牌,只要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正规厂家,顾客用了一次后才会用第二次。
因此,作为购物平台,与其依靠山寨的低价让顾客吐槽,不如好好研究下,提供真正物美价廉的正规合法商品。否则,任山寨产品泛滥只会伤了自己,成为众人吐槽的热点。招牌一旦毁了,就再也弥补不回来了。
刘 曦
上一篇:全国掀起“爱心冰箱”风
下一篇:“网红”产品背后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