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骚扰电话要治,也要止

据媒体报道: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三部门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方案指出,当前,营销电话扰民、恶意电话骚扰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决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

对电话骚扰,很多人都不陌生。上班时、午休间、周末等时间段,几乎都能遭受电话骚扰,而骚扰电话的另一端拨打者,可谓是“5+2”“白加黑”。如今,骚扰电话以贷款、买卖房屋、投资类等为主,一个电话打来,多半被接听者拒绝或者直接按掉,撒网式的拨打意义到底何在?在电话营销成功率如此之低的情况下,拨打者居然还能有这般热情,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刚买了房子没多久,就有人打你电话问要不要装修,孩子出生没多久,就问你要不要购买保险。在这些电话营销中,拨打者不仅能准确叫出你的姓名,还能知道你的隐私。这种推销手段毫无疑问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困扰。说到底,电话骚扰都是人在作怪,你买了房子,也许就是开发商、中介公司把你的个人资料卖给了别人,你的个人信息就泄露在他们的利益链中。

2015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的《广告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向其住宅、交通工具等发送广告,也不得以电子信息方式向其发送广告。其第四十五条规定,公共场所的管理者或者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其明知或者应知的,利用其场所或者信息传输、发布平台发送、发布违法广告的,应当予以制止。一些骚扰电话虽然是商家营销,但肯定“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者请求”,属于违法行为。多年来,对于这些骚扰电话,电信运营商也深感头疼。此次国家搬出整治“利器”,当然是民心所向。但困扰大家多年的骚扰电话如同“牛皮癣”一般,依然会有人在利益链面前铤而走险,用新的手段去规避。笔者认为,整治行动不能在嘴上说说,最重要还是要有长效机制,将打击骚扰电话常态化、制度化,让不法分子难以有生存空间。

吴奕镇






上一篇:“网红”产品背后
下一篇:坚持,才能体现职业价值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