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篇大文章
做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篇大文章
——二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 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要 求广东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 走在全国前列,为广东做好现代化 经济体系建设这篇大文章指明了 方向路径。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 众一定要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 济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把 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 重点,推动广东经济发展焕发新活 力、迈上新台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 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 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 话中用“两个事关”高度概括了建 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 “事关我们能否引领世界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潮流、赢得国际竞争的 主动,事关我们能否顺利实现‘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 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 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 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 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 目标。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 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 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 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 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深刻 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时 代意义,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的要求,做好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这篇大文章。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 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 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做好现代 化经济体系建设这篇大文章,必须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基础。作 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一直以 制造业立省,实体经济发展走在全 国前列。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必 须正视广东制造业仍然存在大而 不强的问题:体量大、筋骨弱,“缺 芯少核”“卡脖子”现象不同程度存 在,新旧动能转换在加快但接续不 力的矛盾也较为突出。在建设现 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广 东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 实体经济上,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 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 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 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 求,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新 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 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 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 体系新支柱。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 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 革、动力变革的必然选择。做好现 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篇大文章,必 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激 发活力。近年来,广东从提高供给 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 调整,狠抓“三去一降一补”,大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 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国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坚实支撑。但 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与中 央对广东的要求相比,我们还需要 付出更大努力,推动供给体系更适 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在建设现代 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广东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继 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 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提高 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 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 有度的经济体制,以壮士断腕的勇 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 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 出空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 撑。做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 篇大文章,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增强动力。这些年,广 东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 战略和总抓手,启动并扎实推进国 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珠三角国 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区域创新 综合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一,国家 级高新技术企业数跃居全国第一, 有效发明专利量、PCT 国际专利申 请量及专利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居 全国首位,技术自给率和科技进步 贡献率分别达72.5%和58%。发展 永不停步,创新永无止境。在建设 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必须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着眼国家战 略需求,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 目,引进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加 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 的创新型企业。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一 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 践课题。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深 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 东代表团审议重要讲话精神,坚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迎难而上,真抓实 干,勇当第一,着力加快建设实体 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 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激发全社 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广 东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 代化经济体系创造更多可复制可 推广的广东经验。
据南方日报
上一篇:我市召开质量工作会议 继续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下一篇:2050年前全面建成经贸强国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