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竹子
■龚金球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盆地,崇山峻岭环抱 着一片宽阔的田野。一条小河从深山里沿 着山脚自东向西流向村子,将田野一分为 二。沿河两边是茂密的竹林,从村口望去, 俨然一扇碧绿的屏风,让人如入“淡烟流水 画屏幽”之境。
竹林常年郁郁葱葱,黛绿青翠,有的修直 挺拔,直冲云霄;有的纤细弯曲,随风摇曳;有 些重重叠叠,密不透风;有些稀疏有度,阳光 隐约。“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漫步竹林 幽深处,两边是竹林悠悠,中间是河水潺潺, 幽雅间回荡着清新的竹香,仿佛一个墨绿的 世界,诗一般的境界,梦一般的感觉,好不惬 意逍遥。
听村里的老人说,开始栽竹子是为了防 护河堤防止河边的农田水土流失。后来,我 家栽你家栽他家栽,慢慢地,两岸的河坝就成 了竹林。那两排翠绿的竹林,就像两列坚强 的卫兵,日夜守护着那片田野。每当山洪暴 发,洪水流到竹林流速就会缓冲,竹子的根就 像混凝土里的钢筋一样使河堤更加坚固,始 终不会垮塌。
竹林的竹子品种很多,有绿竹、黄竹、甜 竹、泥竹、剌竹等,这些竹子和村里的那山、那 水、那片土地一样,养育着世世代代的家乡人。 每年春天来临,大地醒了,熟睡的万物开 始睁开惺松的睡眼。一棵棵鲜嫩的竹笋也在 一夜春雨之后,从湿润的泥土中冒出来了。 这时,村民们就会纷纷来到竹林挖竹笋。挖 竹笋要讲究方法,不能见到竹笋就挖,全部挖 了就不会长出新竹了,要根据竹子生长的疏 密度确定可挖的竹笋。开挖时先轻轻地用小 铁铲刨开竹笋一边的土,然后用力一拔,笋齐 根断。村民们挖到竹笋有的鲜炒,有的腌泡, 有的晒干,家家户户都飘着笋香。
家乡几乎每家每户的人都会做竹器。手 工好的会做竹椅、竹床等竹制家具,会编织难 度较大的竹篓、竹箩、米筛、簸箕、斗笠、晒垫 等生活用品以及一些精细的手工艺品。一般 人都会编织果筐、菜篮、畚箕、鸡笼等日常用 品。到了农闲时间,村民就做竹器,有的砍 竹,有的削篾,有的编织。特别是每到水果成 熟的时候,男女老幼齐上阵,日夜不停地纺织 果筐、果箩、果篮,什么水果成熟就会编织相 应适用的竹具,然后将竹制品挑到街镇去卖。 苏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 竹”。家乡的土地离不开竹子,家乡人民更离 不开竹子。
现在家乡的竹子依然那么茂盛,那么 翠绿,那么淡雅,看起来还是那么舒服,那 么爽朗。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