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佗城古码头遐想

■朱宏球

在一个冬日暖暖的午后,我来到千年古 城佗城,徜徉于学宫、越王井、考棚、古书院, 穿过历史的长廊,感受千年的沧海桑田。沿 着石板路,不知不觉来到河堤,蓦然抬头, “古码头”三个字赫然闯入我的眼帘,让我的 灵魂受到惊心动魄的震撼。

古码头,这是个有着厚重历史气息的名 字,这是个承载着丰富记忆的名字,这是个 见证了世事变迁、历经千年风霜的名字。她 在我毫无防备之时,击中我心底的最软处, 让我刹时浮想联翩,想走近她,拥抱她,抚平 她的沧桑,聆听她的故事。

码头,在古代叫“津”或者叫“渡头”,是 水边供船停靠的建筑。在陆路交通不发达 的古代,码头是水上交通的集结地,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码头,又是古代亲友设宴送别 的一个地方,是文人骚客诗文中常常抒发离 愁别恨的一个意象。这个坐落在佗城镇西 门的古码头,据说从宋朝至清朝中叶一直热 闹繁忙,后因护城河淤塞和陆上交通日渐发 达而功能衰退,只好落寞地伫立在历史的岸 边,淹没在历史的深处。

斜阳下的古码头静谧平和,那竹影婆娑 的河堤,那锈迹斑驳的栈桥,那波澜不惊的小 河,那荒寂破败的台阶,那铺着古砖的栈道, 那满身疮痍的城墙,无不散发着迷人的历史 古韵,让人思绪驰骋遐想无穷。古码头,就像 一部优美的史诗,无声地在我面前展开……

站在古码头旁的残垣断壁,看着历经了唐 风宋雨而依然屹立在岸边的古商会建筑,我仿 佛看见滚滚东流的大河上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码头上的船只和商贾络绎不绝,搬运货物的人 来来往往,忙忙碌碌。不远处的集市上人声鼎 沸、车马喧嚣,小贩的吆喝声、卖艺的锣鼓声不 时传来……好一派热闹繁华、欣欣向荣的景 象。千百年来,古码头以她独有的姿态、坚强、 神秘地伫立着,见证着历史的兴盛衰败。

徘徊在古码头的栈道,耳边回荡着一阵 阵古琴的弦乐声和送别的殷殷叮咛。眼前 浮现屋宇参差、台榭林立、杨柳依依、玉人吹 笛的画面。我仿佛看见李白手拿着酒壶,高 声吟着:“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 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 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 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 人》)”“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 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 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 别》)”…… 我依稀看见王维深情执笔写下: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 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 之江东》)”我似乎看见晁采款款倚阑,独自 徘徊,蘸着依依不舍的泪水写下:“思君远别 妾心愁,踏翠江边送画舟。欲待相看迟此别, 只忧红日向西流。(《春日送夫之长安》)”古 码头啊,见证了多少离愁别恨,挥手相送了多 少才子佳人,承载着多少悲欢离合!

踏着古码头被风雨侵蚀得瘦骨嶙峋的 地砖,手捧一掬清凉的河水,我的思绪变成 了一条悠然自由的鱼。一个个古代考生带 着满怀的希望,神色凝重地开笔、洗笔的画 面浮在眼前。不远处的考棚,每年有来参加 各种考试的考生,他们带着对前途的无限憧 憬和祖祖辈辈的重托风尘仆仆而来。据说 在古代,考生开考前都要到这个古码头来开 笔、洗笔,寓意考试文思泉涌下笔如神。传 说,考生洗笔的墨水吸引了不少鲤鱼来吃, 由于喝多了墨水,鲤鱼也变成墨色了,当地 人称这些鱼为“墨鱼”,也就是有文化的鱼。 古码头啊,她目睹了多少春风得意的才子和 考场失意的书生的故事。

这个饱经风霜的古码头,这个看上去几 乎要化入田间地头的古码头,她的历史元素 像她昔日的风姿一样独放着迷人的异彩。

 



相关热词搜索:码头


上一篇:游山玩水趁年少
下一篇:走进龙川考棚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