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点花灯燃宗情

■罗翠萍

小时候,过年最盼望的事,不是穿新衣, 不是放鞭炮,也不是领压岁钱买零食吃,而是 正月十一至十三,到外婆家看“上灯”。

外公家祖上据说是江西迁过来的,千山 万水来到龙川,落地生根,传了十几代,人丁 兴旺,每年都有二三十丁上灯,群贤毕至,少 长咸集,煞是热闹。

每到正月,桃花红了,李花开了,油菜花黄 灿灿一片,去年里生了男孩添了丁的人家便赶 紧忙碌起来,浸糯米,炸油果。上灯的油果叫 丁粄,不能像过年的油果那样炸成圆溜溜的乒 乓球,要捏成长条,炸成椭圆形,趁热用铜盘装 了,垒成金字塔形状,顶端插上长命草、柏叶、 油菜花,取“花开富贵,长命百岁”之意。

除了油果,还得准备炒米饼。选取上好 的冬米,装进爆米花机烧热,“砰”地一声炸 了,出来一袋洁白酥脆的爆米花。把熬好的 糖浆倒在长方形的模具里,铺上爆米花,拌 匀、擀紧、压实,等凝固了,用刀切成两寸来长 的长条块状,甜香可口的炒米饼就做好了。

取一个托盘,将炒米饼一块块垒成金字 塔状,插上菜花柏叶,这又完成了一样供品。

丁仔家来的头一担箩格(客家人特有的 竹编容器,比箩筐略小,顶上有盖),装的就是 这两样。

正月十一一早,远远地就看到田埂上有 一队队行人,迤逦而行。领头的人高举一根 竹竿,像擎着旗帜一样昂首前行,那竹竿足有 十来米长,上面缠满了鞭炮。几个女眷挑着 箩格紧随其后,箩格里装着花生、糖果、饼干、 点心、猪肉、鸡、鱼等各类供品。箩格后面,粉 嫩可爱的丁仔(去年出生的男孩)被包在大红 襁褓里,头上戴着红色虎头帽,手上套着银项 圈,咿咿呀呀,被红光满面、喜气洋洋的奶奶 或妈妈抱着,一群大人小孩围着、簇拥着,浩 浩荡荡向老屋走来。

老屋上厅里,一盏一人多高的花灯已经摆 在地上,右边墙上的红纸写着丁仔们的名字和 族系。旁边摆着供桌,一丁一桌,把带来的物品 摆好,每一样上面插上长命草、柏叶、油菜花。

中厅和下厅早已摆满桌凳,丁仔家眷自 然是全部入席,其余族众一家一人,丰盛的中 餐和晚餐,连吃三天。

第一天上午十点,敲锣打鼓,引狮队来 拜,族长念吉祥话,众人合力用红绳将花灯 拉至横梁悬好,焚香敬拜。之后的每天上午 十一点,统一燃放鞭炮。兴高采烈的半大小 子站在檐下高阶上,将竹竿平伸到晒谷坪里, 点燃,顿时,噼里啪啦炸成一片,烟雾缭绕。

老屋厅里,宾客纷纷入席,品尝点心茶 果,侧厅厨房里“嗞啦”声不断。不一会儿,就 有人手捧托盘,前来上菜。

第一道菜当然是卷春香信,取“春春差 差”(顺顺利利)之意。接着是豆腐,客家话 “头富”,第一块要先夹给座上的老人及贵宾, 然后众人开筷。炒“来丝”(粉丝)、焖鸡、红烧 肉、全猪汤、炸油果……各色客家美食陆续上 桌。每一种菜上桌先给贵宾及老人夹一箸, 然后众人才大快朵颐,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尊 老爱幼的良好传统。

晚上,众丁仔包场放电影,每晚两场,连 放三天。晒谷场上黑压压挤满了人,十里八 乡的父老乡亲欢聚一堂,尽情享受视听盛 宴。正月十四过后,“开正”,做工的做工,耕 作的耕作,上学的上学,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至此,轰轰烈烈的年告一段落。

 



相关热词搜索:花灯 宗情


上一篇:元宵
下一篇:白菊花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