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养蚕

■刘卓云

又到了春暖花开的日子,隔壁小区的一 株桑树已挂满了红艳艳的桑椹,去年养蚕成 功的女儿又开始央求:“妈妈,你什么时候给 我买蚕?”禁不住她的软磨硬泡,我在京东上 买了养蚕套装给她。

快递在女儿巴望的日子里如期到达,女 儿的养蚕工具一应俱全:蚕夹、放大镜、羽 毛、温度计、结茧网……印刷精美的说明书 上还有养蚕记录表。这让我又想起小学时 养蚕的经历,不禁慨叹我的蚕命运多舛。

当初,我的同桌很神秘地给我一小片指 甲盖那么大的纸片,“这个给你,你把它暖出 来!就可以养了!”“啊?怎么暖?”我吃惊地 问,仔细看这小纸片,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 蚕卵。“回家找一团棉花,把这个放进棉花里, 然后放到胳肢窝里暖,暖暖就出来了!”同桌 很慷慨地告诉我良方。我感觉这像是要完成 一个伟大使命,与此同时,班里很多人都分得 了这么一小片纸片。

我回家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一团合适 的棉花,把这珍贵的小纸片裹进去,小心翼 翼地塞到腋窝下,然后若无其事地吃午 饭。到了第三天,家里人终于发话了:“你 这孩子这两天学了个什么毛病,没事老往 胳膊下摸什么?”“没什么。”我回答得迅速, 匆匆吃了饭就要去上学。

“哎,哎,我告诉你们,我的蚕暖出来 了!不信你们看!”我们凑过去看,只见有个 同学的白棉花上有几点黑线头,只是那线头 会轻轻蠕动。这是我第一次见同桌所说的 蚕。“简直比蚂蚁还小!”有人看了不屑一顾, 有人看了大呼小叫。我又摸摸我的棉花团, 希望我的蚕宝宝也赶快暖出来。“老师来 了!赶快收好!”老师进了教室,丝毫没有发 现蚕的存在。

大概又过了一两天,暖洋洋的太阳照耀 着大地,树木的叶子更绿了。我从胳肢窝 里掏出我的棉花团,“哇!我的蚕宝宝暖出 来了,黑黝黝的小线头,轻轻地蠕动着。”我 轻轻地把它们摘下来,放进一个小火柴盒 里,再给它们放进一两片嫩桑叶。每天一 到下课,大家交流的话题就是“你的蚕出来 了没有?你有几只蚕?”但只要听到有人 说:“老师来了。”大家都会立刻把蚕宝宝藏 进课桌里。几天过去了,老师似乎也没发 现什么异常。

校园附近的那棵小桑树整天都是光秃 秃的,只要它长出一片叶子,一定要被我们 这些养蚕户给摘走。有一家有棵大桑树,我 却够不着……“小涛,你给我们一点桑叶好 不好?”我和高个子的小涛商量,他得意地扬 扬手中一大把桑叶:“就是不给。”“不给就不 给吧!那你先走!”等他刚把手放下来,我就 飞快地从他手上抢走一些,“呼呼呼呼,风一 样地跑。”“哈哈哈哈,你说他明天敢不敢告 诉老师……”

我们的蚕最终还是被老师发现了,“不 准带到教室里来!要养就回家养!”也被 家长发现了:“那就不要上学了,给你多弄 一些,专门在家养蚕好了。”家里人打趣。 没多久,我们的蚕,也伤亡严重,张家的已 经全军覆灭,赵家的所剩无几,我的只剩 下两条了,家里人终于不再反对我的不务 正业,让我的蚕住上了豪宅,给了我一个 鞋盒来养。还嘱咐我放高点,假如被猫吃 了,可别怪猫。

我的蚕倒也争气,没几天,竟然在鞋盒 的一角吐丝、结茧,刚开始我还看得见它用 透明的丝把自己裹起来,再后来,我就看不 见它了,只剩下一个洁白的茧。我也铺了一 张纸在鞋盒里,等待它产卵。

一天放学回家,我拿出盒子看,纸上果 真排满了密密麻麻一层淡黄色的卵,白色的 蚕蛾似乎很疲劳的样子,我把它拿到院子 里,希望它能飞起来,哪怕是飞走了,我也很 乐意,可是它始终不飞,也许它真的累了 吧?等我再次看它时,它已经不会动了,想 起它短暂的一生,我不禁有点伤感了。

“妈妈,你看我的蚕宝宝多可爱!”看着 女儿摆弄着她的蚕,她又会有什么想法呢? 这蚕会不会在她的童年里留下印记?

 



相关热词搜索:养蚕


上一篇:30岁前,逼自己成为不一样的人
下一篇:清明随想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