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菊花诗趣

闲暇时喜欢读点古诗词,一日读到宋朱淑真的“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黄花》诗,心中不免为之一震。诗作者托物以言志,道出了菊花独立寒秋,傲霜绽放,不与世俗飘流的高贵品质。

纵观诗史,咏菊的诗可谓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菊诗虽寡,但却有一语千钧、惊世骇俗之作。东晋陶渊明一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就与孤标傲世的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菊花与寒秋相伴,秋尽叶落时绽放于山野疏篱之中,成了一年四季“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的最后一道风景,成为诗人墨客的偏爱。在杜甫的诗里,我们读到的是诗人感怀悲秋的物征:“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唐朝起义领袖黄巢可谓独领风骚,存世的三首诗中竟有两首菊诗,堪为千古绝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香寒冰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齐开。

——《题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

黄巢笔下的菊花,一改过去那种幽独淡括,萧瑟疏篱炎凉意境,成了长安街头“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壮景。不仅有“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傲骨,还充满对现实的不满和抗争;不仅纪实,更寓于当与春天同烂漫“报与桃花一齐开”的浪漫主义想象和宏伟抱负。据说黄巢五岁时见祖父与父亲两人咏菊花,还未等两位长辈说出来,就信口而说:“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因犯忌,父亲焦急之下欲打黄巢,祖父劝父亲说让他再写。黄巢应声咏就一首《题菊花》。自古英雄出少年,黄巢后来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唐末诗人林宽:“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说的就是黄巢。

诗言志,诗歌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爱怒喜恶表白,精神情操的宣示。南宋郑思肖《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看似写菊花,实则以菊花而言志。表达诗人热爱祖国,不卑不屈的民族气节。元灭南宋,郑思肖不仕元官,日常坐卧皆向南,以不忘故土家园;所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无根的兰花,意为隐示国人,南宋失去国土根基,毋忘国耻。

写得最为豪迈乐观、气度恢宏与菊花相关的莫过毛泽东的《釆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一扫前人对秋菊花开肃飒、愁怀悲秋之意境,让人置身江天万里、胜似春光之境,身受鼓舞。

我深爱毛泽东的“战地黄花分外香”。借一代伟人胸怀,在“寥廓江天万里霜”的苍穹下,迎接下一个春天的来临。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借苏轼的诗,表达我对菊花的敬意。

作者:古锦标






上一篇:你带给我快乐
下一篇:《诗经》里的草木与爱情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