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而在我老家那一带,更适合的说法应该是“二月二,农抬头”。打小时候开始,我就知道,过完二月二,大人们就要下田种地了。

二月二于我的刻骨铭心,大多来源于母亲。母亲告诉我,二月二叫“开大正”,开了大正,年就算过完了,种地的人就要开始下地干活。母亲还教会我一首民谣:“二月二,点火烧利是;利是火猎猎,鸡公啼恰恰。”当然,这是我用普通话翻译过来的,母亲没入过学堂,教我的时候用的自然是客家话,但同样句句押韵,念起来朗朗上口。母亲对二十四节气也能熟记并用一些谚语表达出来。比如:惊蛰雷、谷雨茶、小满江河满、霜降霜等等,联系起母亲一字不识的事实,常常令我心里产生惊讶,同时又由衷地佩服。

每年的二月二,是母亲最忙绿的日子。自从九岁以童养媳身份嫁给父亲来到这个家后,几十年如一日,母亲在二月二这天都是凌晨三四点就起来,起来的第一件事是在西间偏屋翻出所有的农具,然后一一给它们“大扫除”。钝了的镰刀、绣了的方锄、松了的笠麻,都是母亲重点关顾的对象。这些东西经母亲一捣鼓,立刻变得锃锃亮,呈现出磨刀霍霍上农田的英雄气概。接着母亲手麻脚利地做早饭,等早饭做好,母亲才亮起嗓门喊我们兄弟几个起床。待我们吃饱早饭,不用母亲催促,兄弟几个都心照不宣地拿上母亲修葺一新的农具赶紧跟随母亲下地干活。我是母亲的小儿子,也是兄弟中最淘的一个,但是在二月二这天,我变得不敢造次,乖乖地听从母亲的吩咐:除草、翻地、整边,每一样都卖力地做好。目睹如此表现的几个儿子,母亲会露出十分满足的神情。我也因觉得为母亲分担了体力活而心情舒畅。经过大半天的劳作,我多半会累得回到家话都懒得说。这时候的母亲却还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她去做:为了犒劳在地里表现不错的几个儿子,她还要见缝插针地磨上一锅豆腐或是做十几个艾糍粑,一直忙到暮色四合看不见为止。母亲现今已成了耄耋老人,体格本来就小的她因为长年的操劳变得更小,背也驼得厉害,体重只有70斤上下。母亲的身板虽然很小,但在儿子的眼中又比老家大门的门扇板还大。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因为书念得好,母亲觉得脸上有光,所以我是母亲最偏爱的儿子,下地自然比其他兄弟少。但二月二这天,母亲是绝对不会例外,四个儿子全部要赶下地去。母亲其实是要用这样的方式,让她的几个儿子长大后不会五谷不分、不会好吃懒做,在母亲朴素的思想中,人就是要勤快、吃苦,尤其是农村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是母亲教我的一句话,不知她又是从哪里学得的。

母亲二月二对农具的敬畏、对土地的敬畏是根深蒂固的。记得我儿子出世后的那几年,母亲从小山村来到我工作的县城帮我带小孩,每到一年中二月二那天,母亲好像有心灵感应,前一天晚上就会收拾好回乡下老家的东西。无论我和老婆如何地挽留,妈妈照例是牛拉不回要回乡下老家住上两三天。在这两三天里,她照例要给西间偏屋的犁耙辘靻方锄笠麻镰刀等“洗身整戴”;照例要亲自下地去侍弄她相守了大半辈子的菜地和田垄。儿子识字入学后,母亲不愿意再跟我们住在县城,回到了她日思夜念的乡下老家,每年一到二月二的前一天晚上,一定会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头母亲总是急促地叮嘱我:明天就是二月二了,你一定带着老婆儿子回老家一趟。我想她除了要见见她那宝贝孙子外,更重要的是想我一家子跟着她一块下地,亲身体验农村的劳动生活,锻炼锻炼一下休闲太久的筋骨;她要让自己长在城市的孙子认得五谷,就像我们兄弟几个小时候一样;她要让自己的孙子知道自己是从农村来的,不能忘了农村人勤劳、本分、善良的根本。有时候母亲也会给我的儿子说一些关于先祖的陈年往事,说的多是上辈人如何从遥远的地方历尽艰险迁到现在的安居地,上辈人如何刀耕火种、开荒劈地,上辈人如何吃苦耐劳、操持一份家业等等。儿子当时听得似懂非懂,但终有一天他会懂的,因为他的老爸就是这样过来的。我从心底里感谢我的母亲,因为很多我忽视了或是教不好儿子的,母亲都替我做了,而且做得效果比我好。在母亲苦口婆心的教育下,儿子从小就比一般的孩子更能吃苦、更懂事,对老家对农村也比一般的孩子更多一份爱心,这些是我最愿意从儿子身上看到的。

又是一年二月二,现在的我不用母亲打电话,在前一天晚上就跟老婆孩子约好了明天回乡下老家去。因为明天是二月二,在我流淌的血液里有一种东西在定时召唤着我提醒着我要带着家人回去。二月二,已经像一个由母亲执手盖下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我的思想上。我想这个烙印也会在我的儿子身上、在儿子的儿子身上,一代一代传下去。

啊,在我心中永远沉甸甸的二月二。

作者:梅肆






上一篇:今 天
下一篇:故乡的小溪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