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小溪
我的家乡是新丰江库区一个山清水秀的村落,四周群山环绕,地势平坦,村中央有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溪,叫龙溪。村里的老人说,故乡的小溪是龙的血脉,所以叫龙溪。这让乡亲们津津乐道。
故乡的小溪在我们的记忆里总是那么美好和难忘。没有雨的季节,溪水清澈见底,不仅水底的沙石、石螺、小螃蟹,而且连小鱼的鱼鳞都清晰可见……小溪有些地方平缓,有些地方湍急,在落差较大的地方形成小瀑布,小水潭。那潺潺的溪水时刻冲击我的心坎,让我在无数个梦里笑醒。
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村妇便陆续地赶往小溪,抢占最好的位置清洗衣裳。女人们在小溪边家长里短地闲扯,每当一个人洗被单无法单独拧干时,大家都互相帮忙,嬉笑声、流水声和棒槌敲打衣服的声音,谱写了一首欢快的交响曲。也许,这一刻就是妇女们每天忙碌劳作中最轻松的时光。
夏日,蝉鸣蛙咏,小溪就成了我们孩子的乐园。我和小伙伴喜欢在夏天游泳,捉螃蟹,钓鱼。故乡的水潭半米到一米深左右,两指大小的鱼多得很,我们把挖来的蚯蚓挂在鱼钩上,放进水潭就有可能钓到赤眼鳟,在丛草生长的溪边,容易钓到“仰泡”(白鲦)。我一直都认为“仰泡”是一种很笨的鱼,它们在咬住鱼钩上的蚯蚓之前,会冒一串气泡,然后就上钩了,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地欢呼雀跃起来。
在较浅的溪流处,我们就光着脚丫找螃蟹。石缝是螃蟹天然的窝,翻开石头,看见了螃蟹,就张开小手,手心朝螃蟹的背部,四个小手指和拇指分别对着螃蟹的八只脚,一把抓住,任螃蟹的两只大钳舞来舞去也无济于事。有时倒霉,也会被螃蟹的大钳夹到哇哇大叫。捉螃蟹,我们也有自己的法则,带崽的母螃蟹不捉,拇指头大的螃蟹不捉,这样每年才都会有螃蟹可捉。我们只要在小溪边倒腾小半天,就能弄到半桶的鱼和蟹,看着这么多的“战利品”,心里那个喜啊!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除了逢年过节,平时家里都吃不上一顿肉。河里的鱼和螃蟹,就像专门给我们改善伙食而准备的。我在溪边把鱼洗干净,剖开鱼肚子,拿掉鱼肠,母亲就用柴火把鱼和螃蟹在油锅里煎一下,放半瓢水,加点姜丝和白萝卜丝,煮成奶白色的鱼汤。上桌之前,母亲再撒点葱花,一小盆香喷喷的鱼蟹汤就上桌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小鱼小蟹汤解了我童年没肉吃的馋。
还有让我们更兴奋的是,小溪是我们游泳娱乐的天地。夏日的午后,我们吆三喝五,顶着烈日,来到潭边,快速脱去衣裤,赶紧跳进水里,仰躺着,全身泡在水里,让清凉的溪水抚摸着自己的身体,让凉爽透过全身。调皮的我们像一群鸭子一样,钻上钻下,趁同伴不注意,伸出小手,向同伴推一掌水,掀起了打水仗的序幕。你泼我我泼你,好不快乐。累了,又静静地泡在水中,几个小伙伴在水中比憋气,看谁在水里面憋的时间长。直到憋得实在难受,才“呼”地一声,将头一下子冒出水面,抹抹眼睛上的水,大口大口地吸气,恨不得将所有的空气都吸进肺里。直至村里的炊烟袅袅升起了,家里的父母一声一声的呼唤声传来,我们才不情不愿地爬上岸,有时回去晚了,也会挨父母一顿打。
这条小溪从记忆的长河缓缓地来,又缓缓地流走了。我爱故乡的小溪,爱它的清柔与丰润,爱它的甘甜和静美,爱它的欢快与奔放。是它陪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永远潺潺地流进我的梦里。
作者:黄贵美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